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孙美燕 记者 杨茜
39岁的秦羽(化名)第一次怀孕,孩子来之不易,格外警惕。
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她也暂停了工作。在家里做点简单家务,就当日常运动。抚着圆滚滚的肚皮,感受着胎动,秦羽觉得有点不对劲。
她拿起手机,迅速打字。
「最近胎动感觉不是很正常。」
没一会儿她收到回复:「亲爱的,您先不要过于担心,您最近是否有进行过胎心监测呢?」
「我不太会测。」
「没关系,不太会测是正常的。你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哦。」
很快,她收到了几个小视频,都和胎动有关,她一一看了起来。
手机那头,发出如此贴心对话的竟然是个机器人。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推出的孕期健康陪伴数字人医生,利用信息平台为孕期人群提供24小时个性化服务。试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少孕妇的好评。
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服务更及时、更周到,是浙大妇院「智慧医疗」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正在全面革新当代医疗服务行业,为医疗行业注入强势动能,形成「互联网+医疗」的新服务模式。「科技创新呈现多元深度融合趋势,智能化催生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数字病理等技术应用。站在革新的潮头,医院打破壁垒,不断探索,在追求医疗高水平的同时也让优质的服务及时触达,提质增效。」浙大妇院院长汪辉表示。
专业贴心还全能
孕期全程由数字人陪伴
医疗领域,数字人的应用更为直观。
许多孕妈对怀孕的了解通常只限于孕吐、停经等表面现象,缺乏经验、专业知识甚至常识。同时,孕期准妈妈容易出现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高龄产妇、怀有双胞胎的孕妇,以及在B超等检查中出现异常的孕妇,心理更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
「传统围产期管理因产检次数有限,存在宣教不充分、潜在妊娠风险未及时发现等问题。AI数字人医生为孕产妇提供实时解答、精准孕检报告解读、个性化健康分析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胎儿发育跟踪、胎教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务,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处理问题,降低妊娠风险。」浙大妇院信息中心主任何剑虎说。
在「浙大妇院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中,孕期健康陪伴数字人医生应用模块被全新开发。孕产妇可与数字人进行互动,提供实时问答服务,并根据孕妇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陪伴。
数字人是位「全能选手」,帮助孕妇理解检查报告,提供专业建议;提供预约挂号、导诊、健康咨询等;监测健康状况,获取个性化建议;提供科普教育,帮助孕妇了解孕期知识,减轻焦虑。「不仅对孕妇妈妈而言好处多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医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难度的医疗任务中。」何剑虎说。
打破时间空间壁垒
远程会诊共享优质资源
为了更好地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破空间约束,浙大妇院智慧医院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议等功能。
通过「云上妇幼」远程会诊,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浙大妇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近日,在浙大妇院湖滨院区远程会诊中心,副院长罗琼正携专家团队一起通过智慧医院平台进行视频连线,跨越4000多公里,和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的专家们进行了又一次「隔空」会诊。
小萍(化名)30岁,自然受孕,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16+周无创DNA提示胎儿10号染色体存在重复。后做羊水穿刺初步诊断为胎儿常染色体异常,需要评估胎儿预后风险和妊娠风险并指导下一步的检查。
浙大妇院的专家结合胎儿羊水穿刺结果,认为10号染色体存在8Mb的重复,因重复片段较大,意义未明,且存在外显不全的情况,建议先完善夫妻双方芯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处理。在和孕妇及家属沟通后,决定后续来浙大妇院进行染色体检查。
这种「隔空」会诊的模式,经常在浙大妇院上演,让两地的医疗专家能够实时交流,共享病例信息,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专业的医疗支持,也是浙大妇院助力数字化产前诊断、出生缺陷防控工作重要的一步。
大数据提供相似病例
「助手」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
为了加速年轻医生的成长,浙大妇院推出智能医生助手,主要功能包括:智能诊断辅助、历史病例分析推荐、个性化医疗方案推荐、医学知识及法规制度咨询等。
产科的小周医生,去年博士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浙大妇院,虽然有不少实习经验,但是想要独当一面,「心里还是有点发怵的,任何决定我都想要和老师商量商量。」小周坦言。
因为医院推出了智能医生助手,她运用到了日常的工作中。这个「助手」很智能,不仅能构建AI诊断推理、问诊学习能力,还能根据看诊过程获得的患者主诉、病史记录实施诊断推理过程,提供匹配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建议,或提供病情相关诊疗指南。她还能在系统里查询到很多相似病例,根据患者看诊过程获得的主诉、病史记录,自动查找匹配医院历史相似病例。由于相似病例包括检验检查、护理、用药、手术、治疗等较为完整的诊疗信息,「确实在诊断过程中给了我不少参考。」另外,助手通过构建综合医疗知识库,结合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医疗知识的深度挖掘与高效检索,为医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医院供图
「智能医生助手可逐步成为个性化学习平台,为低年资医生提供从知识拓展到专家诊断思维再到临床决策路径的全方位学习体验,提升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作出决策,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浙大妇院副院长程晓东表示。
全场景电子签名全国领先
智能化让管理提质增效
以数字化改革为推动力,医院打造「医院智慧大脑」「智能就医导引」「智慧后勤」等一批实用好用并具有浙大妇院辨识度的标志性医院数字化改革成果,为「浙有善育」添砖加瓦。
近日,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开展的「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浙大妇院申报的【信息化护航医疗安全:医院可靠电子签名全场景应用实践】获得卓越案例。
全场景电子签名的实现,是医疗信息化突破电子医疗记录安全管理、可靠共享的关键,也是高级别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要求。医疗机构需实施电子签名的医疗文档类型很多,主要有:电子病历、医嘱单、处方、申请单、护理记录、检验检查报告、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签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系统的对接与功能改造,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签名流程和方式,整合与细节把握困难。采用电子签名后会改变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的工作方式,比如需要刷脸进行身份验证,实施前期接受度低,推广困难。电子签名普及后,系统之间增加了耦合,各产生医疗记录的环节都需要与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因此业务系统的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对系统运维提出了新挑战。
「医院在电子签名实现方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痛点,希望可为医疗服务行业的电子签名应用提供新思路。」程晓东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