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浪花的【大探险家】,这个作者好像还有一系列的书,质量都很高!
【大探险家】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搁置的书,它在书里讲述了历史上11个伟大探险家的故事,有我们熟悉的马可·波罗、玄奘、亚历山大·洪堡,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女性探险家让娜·巴雷、玛丽·亨利埃塔·金斯利。
从书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探险家们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无论是达尔文通过探险和实验发现了进化论,还是玄奘为了传播佛法历尽千辛万苦走遍整个亚洲,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让人肃然起敬。
但读完整本书并不意味着阅读结束,因为比让孩子了解这些探险家更重要的是,带他们领会探险家们的精神。
也正是这些精神,才使得他们一直被后人念念不忘。
1、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会永远进步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会永远进步。」爱因斯坦这话虽然在谦虚,但他提到的「好奇心」,对孩子确实很重要,保持好奇心的孩子,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性。
这也是【大探险家】里那些不畏艰难的探险家们教会孩子们的第一件事: 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会永远进步。
或许现在的人很难想象,但是在探险家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交通并不便利,他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那些未知的世界。
就像书里提到的高僧玄奘,【西游记】远远美化了玄奘的取经路,实际上的取经路更险恶,而且只有他一个人艰苦跋涉。
在西行途中,他翻越高山、穿过沙漠、森林和湖泊,甚至还遇到过令人恐惧的巨龙。
路途的艰辛尚且能克服,但面对未知的旅途,没有地图,没有标识,甚至不确定未知的世界里是否有人存在时,又是什么促使着他们行路探索呢?
我想一定是好奇心,对未知的向往与想象唤醒了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帮他们克服了所有的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对有去无回的恐惧、对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恐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公元前4世纪的皮亚西斯成了第一个离开地中海的希腊人,他详细记录了他所看见的土地、遇到的人以及那些与希腊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
但是他却被当时很多人称之为「骗子」,大家认为他的记录不切实际。
可时间给皮亚西斯翻案了,证明他的纬度记录与现代测量结果大体吻合。
保持好奇心的人会一直进步,因为他们总是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留出空间,而这是科学和思想进步的重要条件。
2、勇敢的人先欣赏世界
陪孩子读这些探险家的故事时,她无比羡慕这些人,理由是他们可以去很多地方,看很多不同的风景。
这也是我羡慕的地方啊,勇敢的人总是先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纵然探险的过程充满艰辛,或许探险的目的也不纯粹,但并不影响这些探险家们先普通人一步,去欣赏并享受那个被发现的新世界。
我们熟悉的马可·波罗来自一个商人家庭,他的探险并不单纯,但并不影响他在旅途中观察看到的风土人情,这些后来被记录成书【马可·波罗游记】,再一次激发了后来人对东方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勇敢踏上旅程的马可·波罗比当时的很多人更早一步看到了美丽的东方世界。
还有被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者」的伊本·白图泰,21离开家,50岁才回家。
在长达29年的旅途中,他骑骆驼、坐船或者徒步,有时结伴同行,有时独自上路,他曾经到过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很多西方人从未涉足的地方。
他参观过埃及亚历山大大灯塔(现已成遗迹),去过美丽辉煌的开罗,瞻仰过大马士革的清真寺,也曾在中国泉州港口下船,感受过中国的风土人情。
他旅程之丰富,即使放到现代社会,也令人啧啧称奇。
勇敢的人先欣赏世界,虽然这句话有点鸡汤味,但读完这些探险家的故事后,发现所言不虚。
因为勇敢率先踏上旅程的那些人,他们真的欣赏到了更好的世界,甚至让后来人也得以一同欣赏那些世界的稀奇新鲜。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险峰的故事,激发了一代代孩子心中的勇气和自信,鼓励着孩子们勇敢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得到更深刻的人生体验。
3、比获取知识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网络时代信息多到爆炸,我们的孩子根本不缺知识,想要了解什么信息,只要上网一搜索,立马就能知道,而且全面又准确。
孩子们缺的不是回答一个问题的能力,而是提问一个问题的能力。
而这项能力对于好奇心旺盛的探险家们来说,简直驾轻就熟。
比如探索南美洲的亚历山大·冯·洪堡,以及受他影响踏上南美洲的达尔文。
从小爱好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洪堡探险过程中,每次到达一个新地方,就连忙去观察和记录:山的高度、蝴蝶的颜色、猴子、植物和鸟类。
在不断观察记录中,他不断提问,又不断推翻,最终他意识到了地球是一个大型生态系统,人类要克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一旦破坏生态平衡,整个生态就会受到影响。
而受他影响的达尔文也踏上了「小猎犬号」,跟随众人一同去南美洲。
在旅行中,达尔文一次次考察,而问题也一个个接连出现。
他不断提问自己,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加上分析思考,最终出版了【物种起源】,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从洪堡和达尔文的探险中,我们发现并没有一个一个预设的答案等着他们,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去提出问题,并且再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而支撑他们不断自我提问,不断探索答案的,还是好奇心。
因为对万事万物保有好奇心,所以不会麻木,会发出疑问。
其实我们的孩子最初都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他们对世界无限好奇,对万事万物充满新鲜感,但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使得他们眼里失去了光,不再好奇,甚至不再去探索。
这才是我们父母值得深思的!
4、世界观的匮乏,是由于地理知识的匮乏
这是周轶君在【圆桌派】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能诠释这本【大探险家】。
当那些探险家在出发之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很片面。
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探险家,为什么作者选取了这11个人,在前言里他告诉了我们选择标准:
这些探险家或旅行者格外尊重他们所遇到的人、文化和自然环境。
为什么尊重呢?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亲身感受过这个地方。他们吃过当地人的食物,喝过当地人的水,甚至睡过当地人的床。
当他们到达某个地方那一刻,这个地方对他们而言,就不再单纯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真真实实的一片土地,从而看待它的眼光就不会再高高在上。
就像伊本·白图泰,虽然没有掩饰到达中国的陌生感,却依旧会为美妙风景和领先之处而惊叹。
就像马可·波罗在旅行之初,常常嘲笑东方的一些习俗,但随着他看到的越多,他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接纳当地风俗的同时,也开始愿意去向当地人学习。
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的观了世界,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才日趋完善。
说到这,常常会有人质疑中产父母们假期斥巨资带孩子出门旅游的意义,我想带孩子出门旅行的最大意义就是:
让他们用双脚亲自去丈量下那个在书本里学过的名胜古迹、用双眼亲自去欣赏下那个在书本里学过的美好风景。
而这也是【大探险家】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理念:
当你真正地踏上一片土地,你才能平视它。
除了探险家们传递给孩子们的4个精神,我觉得这本书还有一点特别好:没有性别歧视。
11位探险家里,有两位女性。(女性数量少,不是作者歧视,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实在是太受局限了)
书里面提到的女性探险家有「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环球旅行的女性」让娜·巴雷,还有独自前往西非的玛丽·亨丽埃塔·金斯利。
出生于18世纪法国的让娜·巴雷冒着生命危险、女扮男装随丈夫登上了「星星号」航船。
一个女性和一群男人生活在船上,要保守秘密,还要不断探险,这其中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但更可悲的是,因为是女性,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让娜·巴雷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尽管她进行了非凡的实地考察,也采集了大量物种。
直到200多年后,生物学家埃里克·泰佩了解让娜·巴雷的故事后大受震撼,把一种新植物命名为了「巴雷茄」。
还有独自去西非探险的玛丽·亨丽埃塔·金斯利,尽管她不是一个革命者,但是她的西非之行,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对非洲的看法。
虽然这些伟大的女探险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录,但是在那个时代,她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永远闪耀在后来人的心里。
除了11位探险家的故事,由「全球最佳书籍设计」的国际插画大师绘制的插图,也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柔和的彩色风景极富诗意,而粗线条的黑白人物又非常野性,诗意与野性在书里完美糅合,让我们一边为探险家不畏艰险的乐观而感动,一边又为他们的好奇心和勇气而震撼。
【大探险家】是真正值得给孩子们阅读的童书,它不功利,不会让孩子学到得高分的技巧,也不会教孩子如何做题,但它却在试图用探险家们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被丢掉的好奇心。
我是 @唯唯豆奶 ,爱阅读 ,爱童书,分享娃的阅读,学习踩坑经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