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家里来小朋友,女儿就会把玩具全部抱着,哇哇大哭,好尴尬,怎么办?

2020-06-20亲子

首先想说的是: 愿不愿意分享和善不善良,没有任何关系。愿意分享并不是善良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评判标准。

我任教于高中。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就不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包括文具、书籍、私人物品等等。但是这个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春游时,同学提不动的东西他会主动帮忙提;某天的值日生不舒服,他会主动帮忙值日;同学遇到不会的题,他一遍一遍讲直到同学彻底明白;有同学骨折,他每日课间背着同学去厕所以及去各个上课教室、帮同学打水打饭还总是提醒同学多喝水别怕上厕所;假期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他主动帮飞机上每一位身边无男士陪同的女性搬放随身携带的行李。

这样的孩子,我们能说他不善良吗?能说他自私吗?

包括我自己,我的书也是不分享的。如果有谁看上了我某本书,如果我们关系足够,我可以买本新的送给他。但是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我都不会把自己的书借给别人。我从小和我父母的关系就非常亲密,但我们之间的书都是不共享的。

如果我是你,我会告诉我的女儿:「宝贝,没关系,你不用这么费力抱着玩具也一样可以不分享。你不想分享的时候就不用分享。」

分享是什么意思?共同享受。所以,分享玩具,第一,得是一起玩儿,不是别人拿走玩儿。第二,即使是一起玩儿,也得完全自愿。她自己愿意分享,她能从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她再分享,而不是大人告诉她:你要分享,会分享才是好孩子……

愿意主动分享一切的孩子当然好,但是不愿意分享也不是错。

如开篇所言,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一样有不愿意分享的心爱之物。不要说孩子的玩具无法和自己的东西相比,心爱的零食或玩具,在孩子眼里的价值,就和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或口红以及任何你宝贝得不得了的东西对你的价值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玩具是孩子的,她有绝对的权利选择自己玩儿还是和别人一起玩儿。作为她最信任最依赖的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物品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保护者,而不是用「会分享才是好孩子」去绑架幼小的他们。

即使愿意分享,孩子也不会愿意分享给每个人。就像你的全球限量版包包你可能愿意给你最亲的人背两天,那你能愿意给不太熟也没有那么亲的亲戚背两天吗?

就算你能愿意,但孩子不愿意,那也不是错。因为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

把最心爱的东西分享给最亲密最信赖的人,那是人类本能,我们能从这种分享中获得一种幸福和快乐。但很少听说有人能把最心爱的东西见谁分享给谁吧?

所以不愿意分享就不分享,爸爸妈妈要在这时候给予支持。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保护,她的内心安全感慢慢也会更强。

分享的引导,最好从感受中来,而不是从口头教育中来。

比如说,买零食的时候,买不同的两种口味。告诉宝宝:这两个口味,一种是宝宝的,一种是妈妈的。宝宝想尝尝妈妈的这个吗?

孩子尝了妈妈的,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就叫分享。分享给你,我很快乐,因为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如果孩子主动把他自己那个口味的也分享给妈妈,妈妈要及时表达被分享的快乐。

如果没有主动分享,妈妈也可以在每一次分享之后试着问问:「如果妈妈也想尝尝你的那个口味,你愿意让妈妈尝一口吗?」

如果不愿意,那也没关系,什么都不要说,先让孩子得到充分尊重。 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有安全感,而内心足够的安全感,是愿意分享的前提之一。

任何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分享给我们,我们都要表达感谢和被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分享,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他们自己可能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当别的小朋友把玩具或零食分享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问孩子:「谁谁和你分享什么什么,你开心吗?」

如果孩子回答开心,我们可以说:「所以被分享是很快乐的事,对不对?那我们要谢谢别人愿意分享给我们」

如果孩子被拒绝分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告诉孩子:每个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可能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妈妈也有,你也会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为了别人没有分享给你而觉得难过。 分享应该是一件两个人都开心的事,而不是一个人开心,一个人难过。 所以当我们觉得分享这件东西会难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分享,觉得开心,再分享(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泛泛而谈,实际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孩子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慢慢明白这些)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除了内心安全感充足之外,他也会懂得去尊重别人。

亲子关系的亲密和信任就建立在日常一点一滴的细节里。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不自觉被一些观念绑架。比如人要懂得分享,比如有礼貌就是见人无论认不认识愿不愿意都必须热情打招呼等等,然后我们又以这样的观念去不自觉地绑架孩子。

其实人活一世,没有那么多的「必须」。

相比之下, 被尊重,以及内心的自由舒适,才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