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惊人的追蛇定律:长大后不出色的孩子,跟父母的3种行为关系很大!

2023-12-07亲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甚广:一个人在野外行走的过程中,被突然出现的一条毒蛇咬伤了。他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治疗伤口,防止毒液扩散,而是为了泄愤,捡起一旁的树枝就向蛇的方向追了过去,想立马将蛇打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蛇早就溜得无影无踪,而他也因毒性发作,倒在了路旁。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追蛇定律」。

如果你遇到问题只会宣泄情绪,不断和对方纠缠,而忽略问题的根本所在,终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迟早伤及自身,酿成大祸。

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思维逻辑中: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便大发雷霆,自己气得血压飙升,还让孩子失去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

总是指责孩子没出息的父母忘记了: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短短几年,自己一直都当着「甩手掌柜」,问题越堆越多,早已根深蒂固。

「撒手不管」式的教育,终究难以等到「花开」的时刻;而「一味较劲」的父母,也会将孩子推向无尽的深渊。

读懂了「追蛇定律」你就会明白,长大后不出色的孩子,跟父母的3种行为关系很大!

来源:视觉中国

情绪失控的父母,养不出性格稳定的孩子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

父亲和儿子对于人生的规划产生分歧,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父亲皱着眉,一脸嫌弃地贬低儿子:「反正就不是好学生......」

儿子忍着怒火,努力想跟父亲解释:「每个人见识世界的方式......」

话刚说出口,父亲直接打断了他,继续责备:「莫狂躁,这样不好。」

儿子看到父亲的态度,只能无奈地苦笑,但还是尝试沟通:「我们能不能聊天?」

可父亲依然皱着眉指责:「你这样会让人讨厌,谁都不喜欢......」

儿子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未来,整理好心情继续解释:「我想要我的人生,我不想你给我安排好人生......」

父亲直接表示不愿意再交流:「不能聊我们就不说了!」

儿子想继续说些什么,父亲直接愤怒打断:「你能聊不?!」

至此,儿子彻底被激怒,情绪崩溃地大喊:「你能不能听我说话!」

【父母的语言】中,讲到一个很深刻的观点:

「情绪化和存在有害压力的语言环境,会对孩子脑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孩子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发育不全,最终危及孩子长大后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当你指责孩子性格易怒、脾气暴躁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平日里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又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去面对孩子。

当你抱怨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阳光开朗时,不如试着反思,自己是否经常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自己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调整心态。

教育路上,孩子身上的毛病,往往就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

父母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处理问题,孩子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走向未来。

父母抱着何种心态应对教育,将来就会培养出一个什么性格的孩子。

热播剧【小欢喜】里,季杨杨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逐渐长成一个张扬叛逆的孩子。

长大后,父母将他接回身边一点一滴悉心教导,尤其是母亲刘静,看着儿子的冷漠疏远,不仅没有责怪,还给了更多的耐心,陪伴儿子慢慢适应。

母亲待人处世时的温柔平和,教会了季杨杨好好说话;母亲面对癌症时的乐观,让他懂得了积极面对人生。

正能量且稳定的情绪,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那样:

「你给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好的教育,从父母改变自己的情绪开始,一步步让孩子从家庭收获温暖,从而成为一个性情温和且开朗的人。

积极乐观的父母,才能教出热爱生活的孩子;善解人意的父母,终会养出通情达理的孩子。

请记住: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书写什么,最后就会得到什么。

来源:视觉中国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讲过一个理论:

「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的确如此。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他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

家庭的相处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会影响孩子的认知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

那些看似被稻草压垮的孩子,其实内心早已承受了千斤重的难过。

山东淄博,13岁女孩跳楼的事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女孩在被母亲训斥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随即反锁了房间门,坐到了六楼的窗边。

为了稳定女孩的情绪,消防员劝说女孩的母亲先道个歉,给孩子一点生的希望。

可这位母亲在听到消防员的建议后,非但没有半点友好的态度,反而决绝地走开,表示自己不可能跟女儿道歉。

消防员只好继续劝孩子的母亲:「如果你说不出道歉的话,我教你一句一句地说行吗?」

可母亲依然在固执地争论对错:「她每次都威胁我,你知道吗?」

女儿万念俱灰的时刻,母亲却还在计较「谁是谁非」,甚至认为为人父母「高高在上的地位」大过一切,实在是悲哀。

老话说得好:家不是战场,不需要摇旗呐喊,论谁胜败;家,不是棋盘,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就是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把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问题不当回事。

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视为「矫情」,却将打碎一个花瓶的错误当作洪水猛兽。

情绪上了头,就揪着那些「花瓶碎片」不放,只要想起来一次,就训斥孩子一次。

将孩子的成长规划抛之脑后,却因为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就辱骂孩子是个「废物」。

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难题,要么逃避,要么由于惧怕不敢和父母沟通,最终小事拖成大事,自毁前程。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小事说不停,大事拎不清,正是「一团乱麻」的源头所在。

不禁想起一个点赞量颇高的案例:

一个家里的监控视频下,孩子不小心摔坏了小提琴,愧疚得眼泪直流,还向妈妈道歉:「对不起......」

妈妈听闻后,没有一句责备,只是安慰孩子:「没事儿,咱想办法解决就好。」

爸爸立刻拿起小提琴,尝试能否修理。

孩子随后提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修琴,年幼的弟弟听到后也附和道:「我赞助20。」

餐桌旁的爷爷也赶忙笑着表示要赞助2000,还开导孙女:「又不是有意的。」

最后,一家人一起设定了捐款奖励,为了感谢爷爷的赞助,允许他破例喝酒;弟弟还抽到了可以让全家喝奶茶的奖品。

很认同一个观点:父母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拥有「松弛感」的家庭,才能养育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一个人只有从家庭获得了满满的能量,才能更加自信且勇敢地迈向未来,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富养孩子,与其给他金山银山,不如给他一颗健康且强大的心。

来源:视觉中国

管不住自己的坏习惯,教不出自律优秀的孩子

【海边的卡夫卡】中写着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反之,如果收获了足够的营养,小树苗便会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追蛇定律」中,被蛇咬伤的人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伤口,导致毒发身亡,自食恶果。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懂得自省,从不修正自己,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变成父母的样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在家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模板;父母日常的习惯,就是孩子的教材。

父母想要教出一个自律且优秀的孩子,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

今年高考出分后,一名考了699分的农家少年的事迹火了。

他的母亲叫杨晨芬,年少时想要帮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去打工了。

2005年,杨晨芬的儿子出生了。

杨晨芬的丈夫是一名小学老师,从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经常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而杨晨芬也在儿子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了高质量的陪伴,监督孩子不玩手机,保持专注的能力。

儿子读初中的时候,她凭借努力,自考了大专,不仅弥补了读书时留下的遗憾,还让孩子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儿子上高中后,她也没有闲着,开始了创业之路,一路摸索着学习短视频的创作,创建了四五十人的团队。

一直以来,她从未放弃学习和成长,而这些儿子都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考上清华后的暑假,男孩便开始在家里自学大学计算机的课程,早早就站在了新的起点。

有人问杨晨芬:怎样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她诚恳地回答:「不玩手机。」

在她看来,父母和孩子应该是相互鼓励、一起努力的,长此以往,才会得到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俗话说,孩子出不出色,一定角度来讲取决于父母。

教育路上,始终不要忘了:你如今待在家里的样子,就是孩子十年后人生的体现。

如果你只会在闲暇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就别一味地抱怨孩子不爱阅读,只会偷懒。

如果你的家庭环境凌乱不堪,就别一直指责孩子不爱干净,不懂做家务。

一对爱阅读、懂得提升自己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一个知识丰富、不断向上进取的孩子。

一对常运动、坚持锻炼身体的父母,通常会引导出一个身体素质好、注重健康成长的孩子。

一对多勤奋、严格要求自身的父母,终究会教育出一个自律的、坚定人生目标的孩子。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管理好自己。

良好的习惯,是成就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

从现在开始,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对了;父母养成好习惯,孩子终将越来越优秀。

来源:视觉中国

最好的教育: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说:

「育儿最重要的规则是针对父母,而非针对孩子的。

父母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言传身教。

孩子的根在父母,教育之本在家庭。

一个家庭,立好规矩,父母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会从小受到熏陶,脚踏实地地成长为更出色的人。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唯有父母担起每一份责任,才能共同奔赴美好未来。

作者:枳为橙;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学生听书 (ID:tingsh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