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35岁才算想明白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是「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话题因人而异,我只想明白了「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凡事喜欢想明白了再做,尤其是生孩子这种大事。
人生相对比较顺,父母感情和睦且情绪稳定,对我的教育方式已经算是很开明,不存在什么大的心理问题。
35岁之前, 始终没有想通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两类人。我的母亲生于50年代末,是很传统的女性,一辈子为家操劳,没有太多爱好,工作也是普普通通,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照顾我上,我是她几乎全部的精神寄托,同时她又很克制,没有限制我去外地工作,没有要求我一定要生孩子,但我知道她内心希望我有个孩子。原本我以为我跟母亲完全不同:我事业很好,思想独立,兴趣广泛,跟老公两个人都不喜欢孩子。从微观来说,我既 不需要靠孩子来寄托灵魂 ,也 不需要孩子养老 ,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周围部分朋友已经进入到离婚阶段,而因 孩子的出生使家庭矛盾激化导致的离婚绝不占少数 ,所以我认为我和老公原本感情好好的,没有孩子,跟双方父母的交集也不需要很紧密,可以减少很多家庭矛盾,但如果我 生了孩子,非但不一定增加感情,很可能还会因此把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婚姻甚至也因此土崩瓦解 ,同时如果我生了孩子,作为妈妈天然的母性和责任感,一定会使我像绝大部分女性一样承担起绝大部分的育儿工作,会导致我的 事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再往远了想,每天围绕孩子的鸡零狗碎, 思想会跟不上对方的脚步,夫妻间做不到思想同步,又会是一个婚姻的定时炸弹 ;从宏观来说, 人类延续的使命也不缺我这一个个体 。所以想来想去我也没有想通我生孩子的意义在哪里,但同时又没想过做丁克,只是没想通就迟迟没有行动而已,毕竟35岁之前,还有时间让我思考和纠结。
转折发生在 35岁之后 。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一是我的姥姥去世了,享年93岁,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妈妈没有妈妈了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经历祖辈的死亡,而姥姥生病也很多年了,我也知道早晚会有走的一天,但是一直到她真的去世,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的意识到:我的妈妈父母都去世了, 她已经是直面死亡的那一代人 ,也许过不了几年我就会面临跟父母的生离死别,那时候我就再没有直系血亲,再没有人毫无保留的对我好,也再没有人可以让我毫无保留的对他好。原来我35年来自以为是的强大,自以为是的不需要寄托,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父母还年轻,所以我才有底气。我以为永远有人可以发自内心的随时感受我的喜怒哀乐,我以为我一直可以享受给自己最爱的人买东西的幸福感,我以为我过年永远有家可以回。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们真的离开,我会变得有多么 孤独 。
二还是我的姥姥去世,但是从婚姻的角度带给我的思考。我的姥姥比我姥爷多活了整整17年。17年的时间,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也长大成人了。这17年,如果没有子女,姥姥将面对的终将依然是 孤独 。她可以有朋友,但朋友毕竟不是最亲的亲人;她可以有亲人,但亲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她可以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娱乐,但心里总会空牢牢的没牵挂;她可以再找个老伴,但毕竟很难有那么深的感情。以前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觉得活到五六十岁、六七十岁就可以了,不想活那么久,但是真的活到了那么久,把父母把爱人都活没了, 你就能死吗? 人都有最基本的求生欲,有多少人会因为活太久而自杀?并且丧偶也只是孤独的一种,现在的婚姻关系太容易破例了,我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信心跟老公白头到老?我不敢那么笃定。我甚至在决定生孩子的时候,很认真的思考过「 离婚女人有孩子更好还是没有孩子更好 」这个问题。
也许有些想法真的是需要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但凡年轻一点,都体会不到。不知道其他人怎样,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俗人,是个害怕孤独的人,我的后半辈子需要一个孩子让我去牵挂,更何况做母亲也是一种很难得的人生体验,虽然辛苦虽然操心虽然会失去很多,但也一定会得到很多以前体会不到的幸福。
以上,就是 我 想生孩子的原因。
2021年37周岁,目前孕26周,还有三个月要生了,保佑我顺顺利利生个健康聪明的牛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