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读【诫子书】,思育儿经

2021-11-24亲子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生于公元181年,卒于234年10月8日,距2020年有1786年。这个时候的欧洲还处于罗马帝国时期,离黑暗的中世纪开始还有200多年。由于那时候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的平均寿命很短,估计在30多岁左右。他在53岁,也就是去世前,给他的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诫子书】。

在古人的人生理想里,人大概分成:君子和小人,但凡有些追求的读书人,都要做君子。诸葛亮告诫孩子要做君子,做人内心要安静,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生活上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他认为,不淡泊就没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心不静下来,将来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关于学习,他认为,学习需要静心静气;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方可增进,不学习不能增广才干,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可轻慢,轻慢了,则学不精;急躁不安则不可以颐养情操。

不好好学习的后果,诸葛亮也说得很明白。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情况。时光飞驰,学习上进的意愿与日俱减,于是渐渐和社会脱节,不与外界沟通,甚至抱怨社会。最后只能困守在自己的家里,将一事无成。

诸葛亮自己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在逆境中成长,最终名满天下。作为一个成功的成年人,他看遍了很多人成长的历程。他把自己如何名满天下的体验传授给孩子,在今天仍然有个非常积极的意义。

很多人以为,现在科技发达了,社会不一样了,这一套似乎不管用了。的确,今天的社会似乎不一样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迅速的变化。面对这个这样一些变化,焦虑,急躁,恐惧变化,急功近利,成了常态。

人的一生要如何渡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做父母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一些。但事实是,世界上总是分成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或者说,幸福时光多的人就算是幸福的。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盘算自己的利益,大概率不会幸福。如果只知道盘算自家的利益,那可能得到小幸福;如果能盘算国家社会的大利益,那么可能会得到大幸福。能给别人某福利的人,除了品格好外,还要有不断学习的本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不少人羡慕成功人士的金钱地位,很少去思考人家如何先去为他人谋福利。金钱和地位都是利他行为的副产品。利他多了,必然利己。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利他的,比如农民种粮食,渔民捕鱼;成就越大者,利他越多。利他的出发点就是要立志;也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没有目标,就很难达成结果。目标越高,困难越大;有了困难,才会去学习克服,增长才干。这也解释了,为何普通人利他少,利己也少。因为,普通人缺乏长远目标,缺乏终身学习的习惯,遇到困难,无法迎难而上的勇气,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脱离社会,湮没在人海。

因此,人要有所作为,定要立大志,不断主动学习,增长才干,在不断成长中为他人造福,成就幸福人生。小孩们如能在幼年明白这个道理,对今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附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