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教教材」在热搜上,居高不下。有时候会感谢网络平台,给了人们开口说实话的机会。
作为母亲,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对于教育,一直都视为猛虎。前两天,和朋友聊天,会发现,孩子的教育,说都会,但是真的去做,那个度真的很难拿捏,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尽力为之。作为90后一代家长,我不是虎妈也不是鸡妈,唯一的心愿,就是平安快乐。有条件,也希望尽全力给孩子好一些的学习环境。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 你护得了他周全,却保不了他美好 。
孩子小的时候,我买过很多绘本,薄薄的一本一本可以排满书架,其中英文,中文都有。
作为外语学习者,一直相信母语重要性,绝对是大于外来语的,它是一切语言的基石。讲真,在不同阶段寻找优秀绘本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发现,英文绘本的内容、故事、样式、色彩、人物等,的确是比中文绘本要丰富用心很多。但这里一定要说,并不是没有好的中文绘本,是「很少」。
在挑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年龄断档(虽然绘本有跨度,但是小朋友的每一个年龄段,差几个月,就会在意识上差别很大,并不能满足),绘本色彩暗淡等等;并且,大多是从外文绘本翻译而来。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很想教孩子唐诗,但是至今,也没有找到最适合的3岁以下的孩子的唐诗绘本,大多是图画抽象,字体较多。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在分享和寻找绘本环节,过于理想化。
幼儿小童期度过后,义务教育期间竟给了最劲爆的一击。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画,心中一紧,八年,竟持续了八年,至今2022年才被提出来?况且这还是一个全国人民都看得见的事件!
今天看到热搜有一条「五岁孩子怎么看争议教材插图」,回想了下小时候对那个年代教材的印象,几个字形容「坚韧」、「勇敢」、「勤劳」、「善良」、「朴实」、「国和家」。
那个时候的教材,大多传达的都是,我们中国人,维护国家的坚韧和勇敢,对于生活的勤劳,内心的善良和朴实,对「国」和「家」的同一意识。
也因为如此,即便过去那么久,这一代人,依然会说出「没有国,哪有家?」这句话。
这是骨子里的情结,是从小还不识字的时候,就被「一个大碗的赵一曼」,「匍匐在战死的邱少云」等等这些深刻的形象影响。
清清楚楚的记得,小学时,语文班主任老师,慷慨激昂的阅读着这些文章,当时小小的自己,内心是有些波澜的。
现在,作为家长,不求对动画电视严格分级,对孩子未来以国家级别管控,只希望在孩子们还一切充满美好的日子里,少一些污染,少一些荼毒。
孩子供餐问题,还没给家长们一个彻头彻尾的交代,就那么含糊地过去了;那教材呢,但愿如众人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