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神兽归笼,普天同庆。
App打卡了一天又一天,表格填了一沓又一沓,核酸做了一趟又一趟,家长会笔记做了一行又一行,都是为了这个神圣的9月1日。
尽管材料填得晕头转向,但上海小孩毕竟整整半年没进过学校了,给娃打包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终于把「砸」手里的孩子送出去了!
孩子在家久了,人很容易焦虑,稍一懒散便觉得怠慢了祖国花朵,拖缓了他的成长进度。相比起来,送到学校去,规律作息,集体活动,玩乐学习,好像真的安心许多。
不过在这个漫长的假期结束前,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收获,我终于找到了带娃这项活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把所有概念里的「我陪他」,都改成「他陪我」。
与其说我带他去看画展,不如说他陪我去看画展,还给我当摄影师;与其说我带他去看电影,不如说他陪我去看电影,因为我想看新的小黄人;与其说我带他去捏陶泥,不如说他陪我去捏陶泥,因为我想要一个新盘子;与其说我带他去打篮球,不如说他辛辛苦苦配合我用掉一时手快买的课包……
他常常陪我去上班,陪我买咖啡,帮我们碎纸,帮我们削铅笔,也会陪外婆去看病,一起去买菜。他陪我去面包店是认真挑选的,陪我去花店也是认真挑选的, 这种感觉,和丈夫等在门口完全不一样啊! 我丈夫可是在我生日晚餐还没吃到甜品时就要站起来结账走人了啊!
而且,伴随着我们结伴出行的频率升高,我还有一个重大而危险的发现: 没有爸爸的母子约会,那真的是快乐翻倍啊!
不用担心行程瑕疵,不用照顾另一个大孩子的情绪,不用来来回回商量辩论,那种只需要听我的或者听孩子的、「随遇而安」的、和平轻松的快乐,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比如,上周末我和儿子去上海博物馆看展,博物馆进门的位置开车要绕远路套个圈回来,但博物馆旁边有个人行天桥。天桥能看到共舞台,看到大世界,看到西藏南路和延安东路四面八方的车流,我果断决定带儿子上去见见世面省点车费。
小孩确实看得很开心,只是走过去才发现博物馆方向的楼梯竟然维修不得使用,我们可能要原路返回步行绕那个大圈了……
那一刻我真感恩自己没有薅我丈夫出门啊!因为这里可能有一架等着我俩吵,他会说我多此一举大可不必,我会说自己用心良苦一时失算——总之不互相埋怨几句辩驳几句,这个屁大点障碍的路口应该是轻易过不去的。
但自己带娃就不会了!
我儿宽容、心大、坚毅、好骗,我和他面面相觑三秒,在确认他愿意步行后就嘻嘻哈哈下了桥,还因为途中发现过街地道大喜过望,提前抵达,小孩说好像探险一样。
我们顺利在预约时段进入博物馆,借好导览器来来回回看了他喜欢的和我喜欢的一些「宝贝」。周末人不少,热门展品前总是围满了人,但小孩巧妙地穿来穿去,像个快乐的蚂蚁。
离开时,正巧遇上人民广场音乐喷泉的时间,说起来这么多年,我可一次也没看过呢。我说等十分钟看喷泉好吗,小孩说好,我们就一起挨着石墩子静静等,和大家听完了所有的歌。
喷泉实在算不上惊艳,但我觉得老开心老松快了,儿子真好啊!我们又散着步往大马路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地铁站过道里,还买了一根久违的冰糖葫芦吃,两个人躲到角落咬上一大颗,再戴回口罩边走边嚼。
哎呀,和小孩约会,真是糖分过高,自由超标啊!
回想对比一番,往日里一家三口出门时,孩他爹虽然肉身在履行父职,但总是不由自主流露出那种被绑架的神情,满脸的控制和努力。可能是男性思维?爸爸们总想要快点完成今天的「任务」,计划来干什么的就赶紧干完走人吧,别再节外生枝了。
但妈妈们会多在意一些「路上的风景」,我这人有时又确实拖拖拉拉飘飘忽忽,小孩呢,主意多诉求多,我多半都倾向于成全成全都成全,常常落下「纵容」、「溺爱」、「双标」的口实。
所以三人行,必有一架,这几乎是我们全家出门玩的铁律——怎么可能不吵呢,一个暴脾气的当差傀儡带着两只自由散漫、嘻嘻哈哈的蜗牛。
而且很难预料这一架在哪里等着吵,又是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是自找麻烦的人行天桥路口,也可能是他爹嫌弃博物馆人多,喷泉无聊,石凳太脏,饭前不能给孩子吃糖葫芦,餐厅无法达成一致,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浪费时间……换个地方换个活动也是一样的,我们能站着吵坐着吵走着吵, 反正总有100个类似的槽点和意见相左的时刻等着我俩黑脸呢。
唉,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但想到还是头秃不已。
所以当我和儿子愉快地坐在火速决定好的餐厅里悠闲吃饭时,便再次觉得自己把孩他爹留在家里打游戏、搞卫生、吃剩菜的决定英明神武!
嗯,就是这样,我近来深刻领悟了「有儿万事足」的深意和自己带娃的诀窍,就是让他陪我做一切我想做的且适合亲子做的事情。
而夫妻带娃,秘法竟然是 多做减法,各自放飞, 是21世纪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父母以个人为单位,向家庭组织承包带娃或者家务等不同劳动任务(含体力和脑力)的责任制形式。
由此,我们母子快快乐乐地约会玩上一整天,还能贴心打包红豆沙和蛋挞给他爹吃,回去还有干干净净的家和因为半工半休了一天而心情愉悦特地来接我们的丈夫。实验几周下来,简直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岁月静好,未来可期……
不过写到最后,我也意识到,可能要警惕一下组织的团结问题,因为前几天做陶盘,儿子把亲手捏出来的他爹安排在了我俩对面,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篇文章也发布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发条妈妈茶水间上,本茶水间专供:笑岔气的养崽日常、掏心窝的好物分享、料十足的茶歇八卦。欢迎来聊聊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