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卫生巾的纷争开始了。
多名博主测出,国内部分知名卫生巾品牌在长度、填充物方面均有「水分」。
有网友进一步检索发现,作为直接接触女性外阴的产品,卫生巾的pH值要求为4.0~9.0。有言论表示,阴道环境天然是偏弱酸性的,如果长期使用中性偏碱的卫生巾产品,可能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
上述言论是否合理?女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卫生巾?围绕相关话题,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吴颖岚表示,选择卫生巾时,应注重材质、卫生、消毒及质量控制,而非关注其PH值。
规定:卫生巾ph值为4.0~9.0
近日,不少网友发文称测量了平时使用的卫生巾,发现长度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包装上标注245mm的卫生巾,实际测量长度为235mm。
还有网友亲测9个卫生巾品牌,结果长度都不够,其中不带包装边(仅棉芯部分)的最大偏差为50mm,这意味着一片长度为350mm的卫生巾,可吸水部分仅有300mm。
继「长度」风波后,卫生巾又陷入pH值风波。
11月11日,网友发文表示,根据【卫生巾】国家标准(GB8939-1999),明确卫生巾(护垫)pH值为5.5~8.0(优等品)、5.3~8.2(一等品、合格品及卫生护垫);【卫生巾】国家标准(GB/T 8939-2008)中,明确卫生巾(护垫)pH值为4.0~9.0。「卫生巾的pH值似乎过于「宽泛」,不符合女性阴道弱酸性环境的需要。」该名网友在帖子中强调。
11月16日,潇湘晨报记者检索发现, 目前卫生巾已有新规。根据现行的【卫生巾(护垫)】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对卫生巾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明确要求卫生巾的原材料不应使用废弃回用的原材料,产品应洁净,无污物,无破损,产品内不应有异物;甲醛含量≤75mg/kg;不得检出可迁移性荧光物质。在pH值方面,仍规定为4.0~9.0。
消费者对卫生巾pH值的理解存在误区
「哪怕平时一切正常,一到生理期就下体就会瘙痒,会不会也是因为卫生巾pH值影响?」在上述帖子的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发出类似的言论。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吴颖岚认为,除了本身有妇科疾病的群体以外,瘙痒的发生还与生理期阴道内环境被改变有关。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的血液pH值范围是7.35~7.45,而阴道正常pH值为4.0~4.5,呈弱酸性环境。生理期血液流经阴道排出体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度,从而导致菌群失调,「以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为例,它正常存在于阴道内时并不致病,但阴道环境被改变后,就极有可能诱发阴道炎,从而产生瘙痒的症状。」
除此之外,生理期私处长期保持潮湿、密闭的环境以及对卫生巾材料过敏,也可能是导致瘙痒的原因。「如果在生理期结束后,瘙痒症状仍没有得到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吴颖岚说。
「只要在国家标准之内的卫生巾,基本都可以放心使用。」吴颖岚表示,在对于卫生巾pH值的理解上,许多女性走进了误区,「卫生巾直接接触的其实是皮肤,并不是阴道内,所以卫生巾的酸碱程度并不能影响到阴道内环境。」
在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1月12日发布的【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比较试验(二):卫生巾】中,玉溪市市场监管局也对来自不同渠道(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的10款卫生巾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0款样品的pH值检出范围均在5.7~6.2之间。这也意味着,这10款卫生巾不仅符合国标,pH值也在中性偏弱酸的范围中。
该局在文章中也提到,4.0~9.0之间的pH值被认为是相对中性或接近女性私密部位的自然pH值,反而能够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不适感。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卫生巾
据了解,卫生巾中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主要是面层材料,一般分为棉柔、干爽网面和纯棉三类。
棉柔类指面层采用热风法非织造布的产品,特点是相对蓬松柔软、不易回渗,但敏感肌肤人群可能产生小概率的皮肤刺激;干爽网面类指面层采用各种打孔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液体经薄膜上的孔渗透后被吸收层吸收;纯棉类指面层采用100%棉纤维非织造布制成的产品,特点是表层柔软亲肤、但使用时间较长时可能有潮湿不适感。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
针对市面上部分宣传添加中草药、益生菌等成分的卫生巾产品,吴颖岚也提出了她的质疑,「以乳酸杆菌为例,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和温度之下才能生存,卫生巾厂家是如何做到在灭菌的同时又保证益生菌的活性的?」另外,阴道和外阴都有益生菌存在,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商家也无法保证添加的正是适合消费者私处的菌。对于健康的女性来说,卫生巾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东西,异常的添加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在选择卫生巾时,除了关注面层材料,有条件的女性可以优先选择大的、知名的品牌。」吴颖岚表示,越是知名品牌,越是具备严格的质检体系,卫生方面更能得到保障。她提到,消费者在选购卫生巾时还要考虑卫生巾的材质、厚度和透气性,选择柔软、轻薄、透气的产品,以减少不适感。如果皮肤敏感或有过敏史,应特别注意卫生巾的材质,避免选择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同时,要仔细检查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购买的产品在保质期内,避免使用过期产品,也避免一次性大量囤货。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