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绿皮车是许多人对出行的记忆。车轮碰撞轨缝产生有节奏的「咔嗒」声,伴随着许多人的成长。
如今,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驰骋在祖国大地。随着高铁的发展,「说走就走」已经不再是梦想,人们的出行半径随着「高铁经济圈」的扩大而延伸。
这样的改变,来自以中车长客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改革与创新。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许多轨道交通装备产自这家企业。
翻开关于中车长客的老相册,哪款列车勾起了你的回忆?
这是一张新华社记者拍摄于1986年的照片,长春客车工厂「六五」计划期间共生产3200多辆铁路客车。
1988年,KDZ1型动车组在中车长客研制成功,中车长客成为我国动车组的摇篮。
1993年,25型铁路客车研制成功并上线运营。
2000年9月21日,时速200公里交流传动高速电动车组的控制车和拖车下线。
2007年,由中车长客生产的CRp型动车组上线。
2012年,时速350公里高寒动车组CRp80BG型动车组上线。
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行。
2020年,由中车长客研制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下线。
2021年,中车长客研制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运行。
2022年,能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的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闪耀北京冬奥赛场。
2023年,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
除了铁路客车、高铁动车组外,中车长客还创下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许多第一。
1962年,北京市开始兴建地铁,车辆制造的重任落在了长客的肩上。
当时,很多参与地铁车辆研发工作的人员甚至连地铁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1967年,中车长客研制的地铁列车成功下线。
1969年,DK1型地铁车辆在首都亮相。
1998年,中车长客研制生产的交流传动地铁客车。
2001年,中低速悬浮客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2002年,不锈钢城市轨道客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2003年,全铝合金轻轨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2003年,中车长客研制的高速磁浮列车投入运营。
2004年,中车长客制造出首款跨座式单轨列车。
2023年,市域C型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2023年,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从时速35公里的老旧客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奠基立业、自主创新,到建成全球先进的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基地之一,中车长客勇于开拓,标注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弱到强的坚实步伐。近年来,中车长客不仅为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车辆支持,产品还出口至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中车长客,正担当产业引擎,持续擦亮中国制造亮丽名片。(图片来源:新华社、中车长客)
策划:宗 巍、万 方
统筹:段 续
记者:马晓成、司晓帅
编辑:王 莹
新华网
新华社吉林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