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 六位代表亮相 回应社会关切

2024-01-24新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李焕坤 詹淑真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分享履职故事,回应社会关切。
梁思桥代表:
把「蓝色粮仓」从近海逐步推向深远海
省人大代表,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湛江市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一直关注深海养殖的发展。去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大对湛江海洋牧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办理代表建议。同时,建议内容也被吸纳到省政府去年10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之中。
得益于代表们的一份份建议和政府部门出台的扎实措施,湛江「蓝色经济」活力持续激发。目前,湛江养殖规模全省第一,是我国水海产品主要养殖和出口地区,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未来,梁思桥将继续关注海洋牧场的建设,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深耕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牧场继续加大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化「做大」为「做强」,把「蓝色粮仓」从近海逐步推向广袤的深远海。
张云飞代表: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助推「制造业当家」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从「岭南衣、粤家电」,到5G技术、无人装备、新能源汽车,广东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而强」「小而专」并行共举。
省人大代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认为,当下要围绕重点领域,更系统化构建应用创新矩阵,通过场景的商业化闭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具体而言,要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商业化业务化示范应用空间,加快推进创新应用成果全面推广,试点解决法规、标准等准入问题;构建「特色」场景IP,解决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谋划产业升级场景,融合新兴产业,打造可复制的应用场景创新,通过场景创新,撬动「大产业发展」,助推「制造业当家」。
束祖飞代表:
打造车八岭绿色共富「金名片」
「作为一名来自林业系统的省人大代表,我将通过绿美广东车八岭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平台,立足本职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用活用好车八岭丰富的生物资源,继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良性发展模式,努力打造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共富‘金名片’。」省人大代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束祖飞说。
如何把保护生态和提高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品质相结合?束祖飞表示,保护区一方面通过提供野外调查工作岗位和科普服务机会,增加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让当地居民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利益获得者;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类专家团队及志愿者参与服务社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为居民科普生态保护知识和绿色生活理念做法,让社区村民在保护生态中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
戈燕红代表:
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关于推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省人大代表、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仪器产品公司总经理戈燕红说道。
如何更好地助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戈燕红建议,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将企业的应用性难题作为科研院所拟定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以期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在细分领域内,企业要把握后发优势,矢志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突破瓶颈,推动行业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规模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高科技人才的激励和扶持,让他们能更好发挥领军人才作用。
孔宪文代表:
推动广清接合片区深度融合发展
「我认为,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德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宪文说,去年省两会,他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当年5月,清远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省确定为五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
截至2023年10月,主平台产业园区投资额41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千亿元。「未来将进驻5000家企业,用工需求逾10万人。届时不仅本地居民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也能吸引更多人才来清远发展。」孔宪文激动地说。
孔宪文表示,他将继续建言献策,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我建议广清接合片区从产业空间形态、区域人居氛围、生态环境整治等维度,实现产业、城市与人口的深度融合。」
张亮代表:
数字经济正深刻重塑广东产业生态格局
「广东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以亲历者的角色,讲述他经历的广东数实融合进程。
张亮介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数据驱动占比越高,市场敏锐度、新品开发和运营效率、创新动能就越强。他举例,广东有一家国货护肤品牌,借助广东完善的美妆产业链和电商平台的数字赋能,短短几年时间,全渠道销售额几年内就跃升到十亿级别。「在广东,这样的国货新锐品牌有很多」。
张亮表示,数字经济正深刻重塑广东产业生态格局,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在广东诞生了不少新的产业形态。「广东制造业家底有多厚,数字赋能产业和品牌成长的空间就有多广阔。」张亮说,在本次大会上他将提交相关建议,从人才、政策、技术等支持层面,进一步推动数字要素动能释放,激发企业和产业链的创新动力,政府、企业等各类主体各用其长,优势叠加,共同将广东制造业这份「家当」做厚做优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