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先进村「争上游」记

2023-12-29新闻

新华社银川12月29日电(记者谢建雯、白舸)百万元户超20户、千万元户3户、不少村民都开上了小汽车……数着村里的变化,村支书李大吾不由感叹:先进村算是名副其实了。

先进村位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新民乡,因山大沟深、住户分散,曾被称为「散庄子」。由于村子凋敝破败,村民日子穷苦,外界一度笑话这是个「烂庄子」。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人们觉得村名不吉利,提议改为「先进村」。

12月19日,先进村村支书李大吾正在办公。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先进村并不先进。李大吾小时候觉得,村子甚至有点落后,祖辈们土里刨食,勉强温饱。不少年轻人迫于生计走出大山,进城端盘子、洗碗、修鞋、卖菜……一部分人在外闯出了一片天地,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更多村民跟着外出创业。

「但只有少数人的日子过到前头了,村子整体还是先进不起来。」李大吾说,直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先进村摘掉了「穷」帽子,才彻底摆脱了「烂」名声。

如今,山沟里的零散住户已集中安置,最远的离村部也不到一公里。村里水电路网全通,还配套了文化广场、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在村两委班子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先进村发展起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支柱产业,大踏步迈入乡村振兴新征程。

李大吾说,村子地处宁甘交界,全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都外出就业创业,或经营餐馆,或搞蔬菜水果、牛羊肉批发,年创业收入超600万元。「好多人开玩笑,我们村‘盛产’老板。不少人发达后回馈村里,成为了大伙儿精神上的致富带头人。」

今夏,禹光荣(左二)在中药材地里做技术指导。新华社发(李大吾摄)

禹光荣今年54岁,得益于政府举办的免费农业技能培训,他开始尝试种植本地特色山野菜刺嫩芽,自学野生中药材种子驯化繁育。「过去夏天在陕西割麦子、冬天在内蒙古下煤矿,打工久了就想学门技术,自己创业当老板。」他说。

2017年,禹光荣咬牙贷款46万元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刺嫩芽、无刺花椒、芍药、连翘等。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中药材热卖,他只用了四年就还清了贷款,成功转型为中药材种植的企业家。

据新民乡副乡长赵英俊介绍,目前,先进村独活、大黄、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30亩,规模排全乡第一。

今年以来,泾源县立足资源禀赋,开展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先进村先行先试成为中药材种植重点村。禹光荣作为致富带头人,为全村中药材种植做免费技术指导。不仅如此,他还连续三年资助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几天前又给村幼儿园捐赠了44套棉服。

「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大学生多了,先进村肯定更‘先进’!」禹光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