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达到 34 万亿美元,专家称美国前景相当严峻,这意味着什么?

2024-01-03新闻

美国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其实走的是高阶版的日本模式: 政府部门加杠杆协助居民部门在经济增长下缓慢去杠杆 ,从而避免危机之后出现更严重的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属于中长期续命的一种政策,成本是政府部门的杠杆疾速膨胀,收益是居民部门的杠杆降低和抗风险能力增加,从而稳住投资和消费,日本是整整续命30年。

日本的优势是外循环,日本长期坐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至2010年被我国超过,并且长期维持贸易顺差,靠着高端商品从全球换取基本的生活资料,维系赤字货币化下的物价水平,日本的长期表现是极致的货币政策配合极致的财政政策,其实赤字货币化下是一回事,其央行供给货币的方式很大程度依赖购买国债,把居民杠杆基本稳定在50%~70%左右,防止居民稳杠杆周期内的投资消费活动进一步恶化,但在全球独一家的政府杠杆下,货币政策基本没有空间,只有相对宽松和极致宽松两种选择,否则政府债务可能因为一点的利率而出现问题。

美国的优势则在技术壁垒、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在经济全球化中掌握分配权利,最主要的还是全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让美元成为各国货币的大锚,且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并不承诺与任何东西挂钩,外债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只要维系赤字货币化,总是可以兑付到期的债务,无非是购买力有差异,最典型的一个表现是最近几年美元对内高通胀,对外还表现出强势,美元指数长期维持在100以上,此前美联储加息之前,反对方的观点其实就是美国不可能在政府高杠杆下承担如此高的利息,现在看来,也就美国在多个霸权下可以这么玩。

08年至今,10万亿到30万亿,翻了三倍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之后更是加速到34万亿,美国的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只有60%左右,2020~2021年救市下,顶峰时超过130%,之后略有下降,主要是名义GDP在宽松货币下增长比较高,比如去年就超过9%,基数增加导致杠杆率下降,但实际上的存量债务依旧在快速上升,不断地修改债务上限。而家庭部门的杠杆从2008年顶峰时期的85%左右,最近依旧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低于65%, 下降了整整20个百分点 ,这也是即便加息下,美国消费、投资过热的原因之一。

所以很多人说美国实现了软着陆,本人是很难苟同的,原因是两个:

加息的主要目标是抽取过剩的货币投放,2020年的极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投放了太多的货币,印钞规模(M1)超过16万亿,M1又是直接反映消费和投资潜力的数据,加息一年半抽水效率并不高,也就2.5万亿左右,一面可以理解美国金融和消费市场的热度,另一面则说明加息的目的还远没有达到,美联储发言对于软着陆比市场谨慎的多。

第二个是政府的债务增加,要知道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非常依赖赤字货币化,即美联储购买政府债务,以达到供给货币的目的,相当于一面抽水,一面放水,进一步降低了加息效果,现在看来只有软,还远谈不上着陆。

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美国政府评级展望,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政府债务高企,治理能力下降,高杠杆本身并不是最紧迫的问题,还有利息,100块钱债务0利率,10年后存量债务还是100块钱,100块钱5%的利率,不算复利10年后可就是150开钱的债务存量,所以美国和日本的长期负利率不同,加息周期还要继续承担高息的压力,但叠加几个霸权优势依旧存在,这种可以称为高阶版的日本模式,从08年开始并且已经玩了15年以上。

最后,为什么不像媒体一样的唱衰评论,因为我们也已经开启了长期的稳杠杆周期,这几年政府债务也在激增,做法同样是特色的赤字货币化和政府债务激增,日本、美国以及我们经济体最终选择大概都是殊途同归的,比如今年的三个关键词其中一个就是 防风险 ,化解地方债的风险,无非是我们的政府债务更加复杂,中央杠杆20%,地方杠杆30%,再加上据各方推算的50%左右的高息地方隐形债,算起来也100%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也打开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限制,让他们通过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明面债务替代隐形债务的原因,我们也将经历一个长期的政府债务增加的过程,就明面杠杆而言,预计也就明年就会突破60%的国际警戒线,一年增加5%左右。

这种模式本质是比烂和拖延危机爆发的时间,代价都是有的,但比烂也有比烂的规则,而各国拼到底拼的还是 财政赤字的使用效率 谁的居民更能稳住或者降低杠杆,刺激效果越好,谁的经济体未来抗风险能力越强,越能拖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