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11月19日,大会中国角发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2017年至2024年的评价结果看,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连续7年呈现稳步增长,在美丽中国建设、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大会中国角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蓝皮书(记者刘梦雅 摄)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通常主要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方面。【报告】显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从2017年的57.1攀升至2024年的84.4,累计增幅达到46.8%,连续7年呈现稳步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部副部长陈妍介绍,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陈妍表示:「在资源环境领域,自从我们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所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持续地呈现向好态势,年均的增速达到9.7%。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也持续好转,体现了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良好进展。」
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过去十年间,中国还淘汰了超过1亿千瓦的煤电产能,电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院长普里蒂·帕里克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
普里蒂·帕里克说:「中国在能源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太阳能价格的下降主要归功于中国的创新和努力,太阳能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的创新,期待中国降低电池和技术的成本。我认为,这才是创新的关键所在。」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蓝皮书(记者刘梦雅 摄)
城市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各类要素资源集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集聚,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与城市气候效应叠加,使得城市遭受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更为严峻。【报告】显示,总的来看,中国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持续提升。为了强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自2010年以来,分三批建设了81个低碳城市试点,这些试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持续加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9个城市作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在【报告】主编郭栋看来,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中国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给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郭栋表示:「75%的碳排放都来自城市,所以城市的节能减排在整体节能减排当中的贡献应该是最大的,中国的城市比如在向电动车过渡方面,可能是全世界最领先的、过渡最快的。在应对一些极端天气的问题上,在城市人口很多的情况下,怎么去解决频繁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近年来,全球升温纪录屡创新高,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强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气候危机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协同难度仍然较大。陈妍表示,未来,在经济增长目标和碳中和目标之间能够寻求的最优路径,就是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型。
陈妍介绍:「我们认为目前最核心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现行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的绿色的发展模式。一是科技创新,我们是没有办法脱离科技创新来实现‘双碳’目标的。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这对于我们降低绿色转型重置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可持续的绿色转型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甚至可以弥补传统产业增长动能不足所带来的缺陷,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记者刘梦雅 李婧 王晨 郝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