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方拒绝15亿要价,决定自行研发

2024-01-21新闻

中方拒绝15亿要价,决定自行研发。

过去的屈辱,将化为明天的动力,推动我们前进!从1949年国家成立时的一贫如洗、百废待兴,到今天华夏繁荣昌盛、国力强大,我们经历了风雨、磨难,许多人和事仍然让我们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现在,让我们来到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这个时候,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全线贯通,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个重要的消息。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它所带来的意义却是无比深远。这座桥梁不仅缩短了港珠澳地区的交通距离,更为三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桥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艰辛与苦楚,甚至是让我们四处求人受尽屈辱的历程。在电视节目采访中,大桥的总工程师师傅林鸣讲述了造桥的艰难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难」。

这座跨度长达55公里的超长大桥,必须在水面之上建造一座人工岛来支撑大桥,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还必须建造一条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因为大桥途径伶仃洋航道,每天要经过40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船舶,所以桥梁的高度要高于它们,这样的船舶才能安全通行。

而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香港的机场有规定,在飞行航班范围之内,88米以上的建筑是不允许的。工程师们想了想,决定在海底挖一条连接两端通车的隧道。

然而,要在海底建造一条6.7公里的隧道,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在此之前,我国所有的海地隧道施工历程加起来也不足4公里。

但是,我们的工程师们并没有放弃,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技术,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更体现了我们勇于挑战和不断超越的精神。

这是一座桥,也是一座精神丰碑,它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林鸣总工程师回忆起2005年,他已经开始参与港澳珠大桥的筹备工作。为了克服海底隧道的难题,国家派出了工程师前往韩国学习韩国釜山巨加跨海大桥的隧道技术。

但是,满怀期待的中国工程师抵达韩国后,却被拒绝参观他们的设施。尽管遭受了排斥和白眼,但中国工程师并没有屈服,他们在百米之外的船上拍摄了一些照片作为参考。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远离家乡的工程师在异国他乡遭受了多大的困难和痛苦,真是让人感到心酸和惋惜。

不屈不挠的信念,让团队决定向桥梁技术领域堪称翘楚的荷兰公司求教。在磋商过程中,对方提出了一亿五千万欧元的咨询费,相当于2017年人民币15亿元,价格之高让人乍舌,可谓狮子大开口!

这样的天价让中方只能被迫压低价格,询问荷兰公司能提供哪些具体服务。而得到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仅仅是可以为他们唱一首歌,为他们的成功祈祷。

这个充满戏谑与嘲讽的回答彻底打消了我们寻求外国援助的想法。此后,中国工程师们更加坚定地投入到自主研发中,他们埋头苦干,不分昼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攻克了珠港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寿命可达到120年,可抵御16级、8级的地震,并经受住了「山竹」17级台风的严峻考验。

这座大桥一开通,立即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巨大的规模、高难度的施工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赢得了业内的高度评价。

美国对港珠澳大桥赞不绝口,称其为「珠穆朗玛峰」般的桥梁工程。英国【卫报】也将其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迹」。

据统计,仅这座大桥就拥有八项「世界之最」。更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我们不仅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自主研发和独立建造的重要性。

当初荷兰公司曾以15亿的价格试图阻止我们的建设,但我们的工程师们没有被吓倒,而是通过不断努力,掌握了成套技术,打破了技术封锁。

如今,我们有能力独立建造大型桥梁,如深中通道项目,不需要再依赖他人。这样的成长过程虽然痛苦,但每一步都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只有拥有硬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专利、没有技术,就无法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尊重!我们在中国的不断挑战与压力下,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一项项产业赶超先进,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热销全球。

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这繁荣的背后,是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