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地区立法机构(即台湾立法院)选举结果已经出炉。
在地区领导人选举方面,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搭配以获得大约40%的选票当选正、副领导人,国民党的侯友宜(得票33.49%)和民众党的柯文哲(得票26.46%)落选。
在立法机构方面,总共113个席位中,国民党获得52席,是最大党;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其他2席。
由于选前民调显示,在领导人选举方面,三名候选人之间差距不大,但选举结果显示,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做一下事后回看,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民众党参选,分走了国民党的选票。因为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赖清德获得40%选票,也就是说有60%参与投票的选民没有选民进党。
如果只有国民党和民进党对决,这些选民可能就会有大部分投国民党。
如果这次蓝白合作参选、就是国民党和民众党合作,那民进党机会也不大,但是蓝白没能合作,而民众党一些政策和国民党比较接近,所以可能有为数不少的本来愿意投国民党的票的人,现在投了民众党,分走国民党的票。
当然,也会分走部分民进党的票。但总体来看,结果还是赖清德捡了个便宜。
顺便说一下,「第三方」参选分票,在选举中并不罕见,比如1992年克林顿和老布什竞选时,就是因为当时有个叫罗斯·佩罗的参选,分了老布什的票,所以克林顿捡了便宜当选总统。
所以有些选举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实行两轮选举制。就是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果没有人获得超过50%的选票,那么前两名就进入第二轮选举进行对决,胜者当选,比如法国就是这种制度。
但台湾地区实行的是一轮选举,所以赖清德这次可以说占了便宜。
第二,国民党自身的原因。
这个最主要的就是准备不足。这次参选的三个候选人中,赖清德起码在4年之前,甚至在8年之前,就准备竞选地区领导人了;而 柯文哲他起码也准备了4年。
但国民党这边,在候选人方面却几经波折,最后在2023年5月「征召」侯友谊参选。侯友宜从接受征召参选到投票日,准备时间不足八个月。
从这方面来说,国民党的准备不足也是没能胜选的重要原因。
第三,民进党的动员能力不容低估。
如果我们只看网上的反应,只看社交媒体的反应,那柯文哲的势头非常猛,有些民调也反映了这一点。
但是真正的投票,不是网络上的投票,不是靠键盘,而是靠一个庞大的政党组织、尤其是他的基层动员能力,能动员其支持者去投票。当然也要有大量的资金。
从这次选举看,民进党在这一点上做得比国民党好。
这也是柯文哲得票,为什么大大落后于民调的一个原因。
上面三点是这次投票结果的原因。那么结果已经出来,有关台湾未来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我们也说三点
第一,接下来四年,台湾「立法院」内各个政党之间怎样合作和斗争?
国民党虽然输了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但国民党在立法机构选举中有很大的进步。虽然没有获得超过半数席位(57席),但获得52席,比上届多了14席,也比民进党多了一席(民进党上届是61席)。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一定程度是也反映了民意。
民众党也有8席。
那么在「立法院」内,在重大议题比如预算、军费等问题上,如果民众党和国民党合作,就会对当局起到很强的制衡作用。
如果民众党和民进党有更多的合作,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对未来四年台湾政局有很大影响。值得观察。
第二点值得观察的,是民众党的发展势头。民众党成立刚刚4年左右,这次就获得26%的选票,当然说明他的生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台湾民众对目前政坛生态的厌倦。
民众党照此势头发展,未来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它能否成为和民进党、国民党进行三足鼎立的一个势力,还是仅靠柯文哲个人魅力,未来会衰退。又或者会出现其他政治生态。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点。
第三点值得观察的,当然就是因为这次是赖清德当选,那么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不容乐观。这个无需多说,但是需要密切观察。(钱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