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74年来首次,马英九回乡祭祖,祖坟地和毛主席老家只相隔两里路?

2024-01-14新闻

「湘潭伢子回来了。」

2023年,马上将满73岁的马英九终于在有生之年踏足大陆,成为自1949年以来74年间首个踏足大陆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而这句话是4月1日马英九携家人回乡祭祖时用湖南方言对乡亲们「欢迎回家」问候作出的回应。

2008年,58岁的马英九高票当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

2016年,马英九继连任任期结束后,正式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而更早之前,马英九在大陆的表哥刘肇礼和姑妈赴台湾去看望他。

临行前,衷心希望他有机会可以回老家看看。

马英九当时就表示,有生之年,一定会返回故乡去看看。

如今看来,在卸任超6年之际,马英九终于圆了这个梦。

在祖父马立安坟前,宣读祭祖文的马英九几度哽咽,抬手拿手帕拭泪,他说,(我)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高票当选的政治明星

时间回到2008年,那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而对台湾地区来说,同样是自蒋经国去世20年,民进党执政8年之后,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新登上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宝座的一年。

那一年年初,台湾「中研院」在考古工作中,挖出了一个完整的古代马匹遗骸。

消息一经发布,就有研究风水的人士「预言」:这是「龙穴现马」,大吉之兆,这预示接下来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选举中,姓马的候选人极有可能当选!

而当时,姓马的候选人不必多说,指的就是马英九。

后来,马英九果然当选了,只不过,马英九能够当选,显然不是因为这个「预言」,而是当年两岸关系回暖这一重要的利好因素,再有就是他本人的魅力所致。

台湾青少年很多都将马英九视作崇拜的偶像。

而台湾的女性知识分子2008年更是几乎一边倒地支持马英九,在她们眼中,马英九是一个很难得有气韵风度的政治家,他不但长相帅气,且很有才华,为人温和理性,情绪稳定。

在马英九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拂袖而去」四个字,跟在马英九身边工作的人,无一例外对马英九的评价都很高。

台湾著名主持人「犀利姐」陈文茜曾经采访过马英九,对马英九这个人,陈文茜给了他一个历史定位:马英九是从1949年到2008年整整60年来唯一一个可能稳定两岸关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而在马英九这些近乎「完美」的形象背后,首先离不开的就是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在他身后,始终有一对不凡的父母深深地影响着他。

父母言传身教

1950年,马英九在香港出生。

而他的父亲马鹤凌,出生于湖南省衡东县(今湘潭市)。中学读书期间,马鹤凌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为抗日救国奔忙。

1941年,马鹤凌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简称「政大」)。

也就是在此期间,马鹤凌认识了同样在政大读书的秦厚修。

秦厚修比马鹤凌小两岁,但是她和马鹤凌同年考入政大,她出生于湖南长沙一家书香门第,父亲秦卓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伐。

秦厚修作为秦家第一个女儿更是从小饱读诗书,先后入读湖南有名的周南女中和省立长沙女中,后考入政大经济系。

1943年,马鹤凌在编辑学校校庆特刊时结识了秦厚修,两人很快就被对方身上的特质所吸引,并坠入情网。

一年半后,两人便在本校内附小新建的一座礼堂举行了婚礼。

当时礼堂大门上还嵌着「亲、爱、精、诚」的政大校训,而支持和参加婚礼的大部分都是政大的师生,就这样,在大家的见证下,两人结成夫妻,并自此开始了相濡以沫并患难与共的夫妻生涯。

那时,两人的新婚生活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婚后不久,马鹤凌就和师友们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人」的号召,毅然决然在重庆投笔从戎。

并由此做了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又到了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收回。

3年后,马鹤凌便被指派到台湾工作。

1949年,为了接母亲团聚,马鹤凌和秦厚修带着三个女儿去了香港。

也就是在此期间,马英九出生了。

他刚出生时,马家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在香港,马鹤凌就每天白天做馒头,晚上到香港当时有名的九龙「荔园」游乐园打工,而秦厚修就在游乐园当收费员。

但是因为要照顾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一大家子的生活压力不小,秦厚修就陆陆续续典当嫁妆来贴补家用。

后来马鹤凌又开口向海外的政大校友借了钱,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1951年10月,马鹤凌和秦厚修带着全家去往台湾,先是住到了桃园了,后来又搬到台北市一个拼凑聚居的大杂院,一住就是11年。

而马英九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大杂院度过的,马鹤凌和秦厚修的小女儿也是在这个大杂院出生的(马英九回乡祭祖时身边的就是他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当时的台湾,既无电视也无电脑,夜深人静的时候,秦厚修就坚持教马英九诵读【古文观止】,这在马英九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而秦厚修作为当年政大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在此期间也曾踏入仕途,兼顾家庭职业,后来随着家境好转,秦厚修又自愿放弃仕途,专心子女教育。

马鹤凌曾感慨:「厚修以娇生惯养的世家女孩跟着我冒险犯难,投艰吃苦,兼顾家底和我并肩作战五十年如一日,对孩子们言传身教影响也极深远。」

在此期间,马鹤凌在「青年辅导委员会」任第四组主任,先后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青年学子。

不过要论马鹤凌一生最大的骄傲,还是培养出了马英九。

对于这个独子,马鹤凌寄予厚望,他曾说:「我以国土培养他,要他活在别人心里,活在历史上。」

而对此,马鹤凌也真的做到了。

因为有这样的一对父母,马英九自小就在头脑中形成了完整的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和民族家国观念。

而这套观念后来还成为了马英九很多行为的内在动力,并第一次改变了马英九的人生轨迹。

马英九读高中二年级时,偏爱理工科的他将自己的人生志向首先锁定了理工科。

而马鹤凌最终将儿子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同儿子谈了两个小时,说:「近代中国之落后,根源是制度落后……」

听完父亲一番话,马英九很快就改变志愿,学了文科,并在一年后进入到台湾大学法律系。

1974年,马英九赴美留学,还拿到了台湾自1960年设立的以国父孙中山之名命名的中山奖学金。

7年的时间,马英九先后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最终,他将在美国接受的现代法学教育和从小接受的儒家传统进行了完美地融合与调适,最终成为了国民党高层当时希望的人才。

1981年马英九学成归台,担任时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的英文秘书,并被蒋经国评价为「无缺陷的年轻人」。

因为在父亲的要求下,马英九身上没有沾染任何世家子弟玩物丧志的不良嗜好,闲暇时间就是跑步健身打球。

而在蒋经国身边,马英九的仕途一路坦途。

2007年时,马英九已经被国民党视为「中兴少主」,后来马英九也果然不负众望,在一年后以绝对优势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鉴于特殊的家庭成长背景,马英九在宣誓就职时自称是「大陆制造,香港生产,台湾加工」。

而也因为如此,马英九对海峡两岸和香港有很深的感情,他长期投入两岸关系的研究,对于改善两岸关系,马英九身上有强烈的「使命感」。

「湘潭伢子回来了。」

2016年,马英九卸任,对于两岸关系,他相较之前反倒更从容了。

可能也正因为没有太多现实牵绊,他反而赢得了更大的两岸影响力。

这从马英九回乡祭祖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来。

出发前,马英九说:「我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访大陆,的确是久了一点,但我很高兴我能去。」

当他终于有机会回到湖南老家祭祖。

他说:「这对我个人意义重大,我们中华文化讲究慎终追远,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而此次回乡祭祖后,如他所说,有一件事情令他深感震惊,那就是,不论是到达前还是离开时,他都能受到了乡亲们夹道欢迎和欢呼,对此,他说:「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待遇。」

而如他所说,慎终追远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传统,也最能体现两岸血浓于水的感情。

祭祖这件事情,一直以来在两岸都深受重视,如今更成为了两岸联系的桥梁。

也因此,对于马英九回乡祭祖的事情,岛内大部分民众的反应也比较友好,大概有七成以上的民众纷纷表示:「乐观其成。」

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马英九之前,他的父母早在1995年时就曾由台湾经香港转机,时隔四十多年首次回到祖国大陆,故地重游,先后去到南京,重庆,最后回到了湖南长沙和衡山。

那一次,在校友会的盛情邀请下,秦厚修在丈夫的陪同下第一次回到了周南中学。

而马鹤凌也终于回到了自己梦中常常出现但是触不可及的故乡衡山。

那时,马英九还没有身居高位,因为马鹤凌和秦厚修的回乡之旅也还算比较顺利。

而到了2005年时,马英九已经连任台北市长,并在国民党内脱颖而出,成为政坛明星,而马鹤凌依旧不顾反对,和妻子再次踏上了回乡之旅。

这一次,马鹤凌回到了回到河北邯郸马姓祖源地祭祖,并同妻子一同参加了周南中学的百年校庆。

彼时,马鹤凌86岁,当旁人问他此生还有什么愿望没有达成时,马鹤凌只说几个字:「让祖国统一。」

只不过,马鹤凌最终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天,就于同年返回台北后去世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那一年他才坚持回乡,看了最后一眼故乡。

他死前立下遗嘱,不要公祭,不要花篮,只登报告知。

在他的骨灰坛上,还刻着他生前所作诗句: 「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

这短短 20个字,同时再现了老人家对祖国两岸和平统一的深切追求。

2014年,秦厚修也最终因病在台北去世,和丈夫一样,秦厚修生前留下遗言,也要求治丧低调,不设治丧委员会,不发讣闻,不设灵堂。

与此同时,她的遗言中只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将骨灰存放在台北市富德灵骨楼,与丈夫相伴长眠。

自此,马英九的父母均辞世,在他的内心深处,有机会去大陆,寻着父母的足迹走一遍,成为了他的重要愿望,他身上的故乡情结也越来越重。

之前谈及自己的家世时,马英九就曾多次表示,自己虽然在香港出生,但是祖籍是在湖南,和毛主席是同乡,自家祖坟所在地距离毛主席的老家也只有2里地。

只不过,马英就说的2里地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2里地,只是为了形容距离很近。

事实上,马英九家的祖坟在湖南湘潭白石镇双阳村,而毛主席的老家在湖南省韶山市,两地直线距离有四十多公里。

照这样看,马英九说自己和毛主席是同乡并不假。

而对于这一点,马英九从不讳言。

另外早年间有学者到台湾交流学习,马英九一听说对方是从长沙来的,当即就用湖南口音问对方:「那你会讲长沙话不咯?」

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出马英九内心深深的故乡情结。

此次马英九回乡祭祖,他回到了湖南湘潭白石镇,当夹道欢迎的乡亲们喊出「欢迎」的时候,马英九再次用方言激动地回应大家:「湘潭伢子回来了。」

这一次,他的梦终于圆了。

从小在家中学的那一口流利的湖南方言,最终转化为了他对家乡的浓浓情结。

而自此之前,他都没能踏足过孕育这方言的故土,73岁才最终踏足。

按理来说,一个人的方言,因为缺乏在日常生活运用的大环境,最终的命运大部分都是归于尘土,而如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一个人的方言都未被湮灭,那大概就是因为落叶对根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