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说陈毅不会打仗?其实真的冤枉他了,只是看与谁比而已

2024-02-12新闻

为什么后来,陈毅会被人诟病不会打仗?而且在授衔时也有人提出过此类的质疑,说他不会打仗是把他与粟裕、林彪和彭总对比,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陈毅能领导红军在南方游击三年而没有被打散,要说他打仗能力不行是不公平的。

要知道陈毅在抗战时期也是取得经典战役的胜利

  1. 黄桥战役:1940 年 10 月,陈毅和粟裕指挥新四军在江苏泰兴黄桥地区,以 7000 人的兵力战胜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 3 万余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
  2. 皖南事变: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遭到严重损失。陈毅在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领导部队继续进行游击战争。
  3. 车桥战役:1944 年 3 月,陈毅和粟裕指挥新四军在江苏淮安车桥地区,以较小的代价歼灭日伪军近 1000 人,取得了车桥战役的胜利。

给后人留下话柄的是解放战争初期,陈毅出师不利,弄了一个六战一胜的战绩,战争的不利的责任不能全怪在陈毅的身上。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之后。蒋介石兵分四路,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一时间,这片刚刚迎来短暂和平的中华大地再次硝烟四起。

危难之际,中央和毛主席亲自点兵,陈毅前往山东野战军主持大局。可始料未及的是,山东当地的老资格将领,却对陈毅的到来并不买账。

当这位在军中元老级别的人物带着毛主席的指示上任时,竟然出现了指挥不动的情况。

所以几个月下来,陈毅指挥作战六战五败,连两淮之地也拱手相让。这样一来,山东诸将领对他更加不满,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有些地方还传出了陈毅不会打仗的说法。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中央毛主席的耳中,面对山东的不利战局,陷入苦闷的不仅仅是陈毅人,坐镇中央指挥部的毛主席也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几日之后,陈毅收到了一封毛主席从中央发来的电报,决定派当年令蒋介石闻风丧胆的红四方面军统帅。曾在山东指挥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徐向前前往山东负责鲁南前线的作战指挥,而这一举动无异于是「临阵换帅」。

为什么说陈毅在山东战场的原因并不全在他个人。

首先,当时陈毅手中并没有多少本钱,早在此前,山东原有部队就抽调出3/4兵力赶赴东北战场,八个主力士只剩下两个。

到了解放时期,陈毅东拼西凑也只有7万野战军,而国军又来势汹汹,国军一时间难以招架。

其次就是先前提到的一点,山东各方将领在当地盘踞已久,对于陈毅这个直接空降最高位的主帅,他们是听而不从,也就造成了陈毅指挥不动人,集中不起兵力的尴尬局面。

那么,陈毅如何面对即将被换帅的命令呢?

毛主席军令下达之后,陈毅并没有自怨自艾。接连采取了三招动作,及时挽救了山东战场的局面。

陈毅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致电毛主席,欢迎徐向前前来指挥,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胸怀。

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徐向前一直未能成行。

陈毅的第二个动作,给全体官兵写信。他主动自我检讨、承担责任的行为大大鼓舞、团结了军中将士们的事情。

而接下来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招,陈毅与华中军区几位司令开会,首先提出了山野、华野两军合并的问题,军事上由粟裕多操心,并且将此事上报给了毛主席。

出于信任,毛主席最终还是没有换掉陈毅。命他担任两军总指挥,但同时又将军事指挥权托付给粟裕。

毛主席紧接着做出了一个古今中外罕见的人事安排,十月十五日电达陈毅、张鼎丞等人:

「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指挥。」

【毛泽东军事文集】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25页。

谁也读得懂,大政方针必须集体决定;战役指挥由粟裕全权负责,陈毅事实上成了「决定」「大政方针」时的会议召集人。

两个月后,合并成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华中部队在副司令员粟裕全权指挥下首战告捷。

而两军合并之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苏北战役,成为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标志

这个史称宿北战役的大捷,全歼蒋军整编六十九师两万三千人,成为七战七捷后又一彻底的歼灭战。华东战局开始扭转了。

而接下来的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陈毅和苏玉黄金搭档,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而又漂亮的大胜仗。

所以,陈毅元帅不仅打仗很厉害,而且格局高气度大,具有一个绝对的革命者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