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波兰学者托马斯·布劳恩: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自信丨洞见中国

2024-10-06新闻

来源:媒体滚动

直新闻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直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洞见中国】全媒体产品,与来自奥地利、韩国和波兰的海外学者面对面谈话,剖析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洞察中国发展至今的历史大势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广阔前景,为中国经济社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独特观察视角。

直新闻记者对话的第三位嘉宾,是波兰拉扎尔斯基大学副校长、美国经济与跨大西洋关系研究所所长托马斯·布劳恩。布劳恩教授在波兰和法国的高校均有任职,并在意大利、英国等国的高校担任访问讲师。作为游历过欧美多国的学者,布劳恩教授发现,如今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及海外华人的身影。从中国年轻一代身上,他看到了什么?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远大

政府监管也应与时俱进

托马斯·布劳恩出生于波兰,在波兰拉扎尔斯基大学和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教授金融法、公司法与经济法,并在意大利、英国、芬兰、奥地利、德国、荷兰和马来西亚等国高校担任访问讲师。

作为一名法学专家,布劳恩教授十分关注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背后所存在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他还曾在不同企业担任管理职位,在海外律所担任合伙人时还主导过多次企业并购、清算等重组过程。可以说,布劳恩教授不仅是一名学者,而且深入到市场实践之中,在有关新技术应用与治理上,观察视角兼具宏观与微观。

在日前举办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第十一届国际会议上,布劳恩教授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在法律和监管层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的责任问题。各国在人工智能监管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比如美国、中国和英国都有各自的监管机制,还有一些行业选择自我监管。他认为, 各国需要共同合作,建立一个灵活的、不断演变的法律框架,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

9月21日至22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图为托马斯·布劳恩发表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在布劳恩眼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就好比一辆汽车,不仅需要往前冲的「引擎」,还需要可控的「刹车」。

「显然,(发展与监管)二者必须寻找到平衡。」在专访中,布劳恩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说道:「如果用汽车来打比方的话,它有一个引擎,也有一个刹车,你不能开没有刹车的车,你也不能在没有引擎的情况下开车。」

布劳恩强调,如今人们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这项新技术的前景,但同时,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也要与时俱进,从而防止新技术遭滥用。「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与对其他方面的监管并没有很大不同,因为监管的作用是确保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共同合作、互利共赢,而不是遏制新技术的发展。」

约十年前首次访华

布劳恩: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被打破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托马斯·布劳恩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

布劳恩表示,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制造业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造业有非常强的依赖,因为‘中国制造’的品质是全球顶尖的,从几十年前简单商品的制造,再到如今高技术、高水平、高质量商品的制造,例子数不胜数,电动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布劳恩说。

大约10年前,布劳恩第一次访问中国。他坦白道,以前他对中国的认知,更多来自于西方的政客和媒体,因此当他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过去的「灰色滤镜」碎了一地,在中国发生的一切令他非常惊喜。

「个人认为,过去一些我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都在那次旅行中被打破了,有一些说法明显有失偏颇。」布劳恩强调,每一个人都有权自己去亲眼看看其他国家,去检验那些被媒体所建构的不恰当观念。

「只要他们来到中国,他们的所见所闻都会让他们爱上这个国家,」布劳恩说, 「事实会自己说话」。

中国年轻一代

越来越自信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布劳恩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在多国游历的他发现,在全球各地的大学校园内,他总能看到中国学生的身影。而在当地的生活也给了他与当地华人接触的机会。他发现,不管是中国留学生,还是海外华人,都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为中国感到自豪。他认为, 这恰恰是大国崛起的生动写照。

波兰拉扎尔斯基大学

「我有幸能够年复一年地与年轻一代接触」,布劳恩向直新闻表示,「在我所在的大学,以及其他我去授课的大学,总有一群中国学生的身影,中国年轻一代比以前要更加自信,这是非常显著的现象。」

布劳恩还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的素养、价值观念、知识水平、经历背景,都有积极变化,而且对我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友谊。」

作者丨陈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