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山东官宣济南都市圈获批,「圈」定6市25县区

2024-01-23新闻
2024年山东开启济南、青岛「双都市圈」建设年。1月22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点出,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这是在省级层级首次官宣。由此,济南都市圈成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
图源【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仅做示意。
济南都市圈包含6市25县区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一直以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上,山东确定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发展战略,济南和青岛作为两个特大城市,当仁不让地成为「双核心」,引领区域发展,济南都市圈则是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官宣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当天,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透露,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已获批的青岛都市圈。根据山东省政府公布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青岛都市圈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据透露,济南都市圈此次官宣获批后,意味着离省政府正式公布已近在眼前。
高铁、供热为抓手 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
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山东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围绕「高水平」,报告提出以「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城际高铁方面,济南「米」字形高铁网是都市圈城市互联互通的融合「利器」,其中以已开工的济枣高铁、济滨高铁为一大抓手。在济南都市圈,济南作为「圈心」,与淄博、德州、泰安、聊城已实现高铁通达,唯独与滨州未实现高铁通达,显然济滨高铁将补上这一缺憾。日前公布的【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规划济南与周边市实现「高铁双通道」,目前济淄间实现了「高铁双通道」,济枣高铁建成后将实现济泰间「高铁双通道」,济滨高铁通车后将实现济德间「高铁双通道」。于此而言,济枣、济滨两大纵向高铁项目对于济南都市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济(南)济(宁)高铁作为「米」字形高铁网的一「撇」,今年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供热一体化是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的另一个抓手。2023年,「石热入济」项目跨越80公里,实现了济南、泰安「温暖牵手」,堪称济南都市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经典示范。其实,在2022年公布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就提出,研究实施「莱热入泰」「泰热入济」等供热管网项目,推进都市圈供热一体化。随着「石热入济」项目成为长距离供热的典范,「聊热入泰」「莱热入泰」项目将在年内提上日程。
推动五市协同融合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还要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如何做好「协同融合发展」大文章?
在日前印发的【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将发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引领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都市圈核心区域集聚。
具体而言,济南有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分别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则提出,周边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五市,分别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化学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氢能生产利用、智能微系统、医养健康、精品旅游、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高端纺织家纺服装等产业集群。通过引导各市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依托,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纵深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格局。
高水平建设两大都市圈,报告还提出「发挥济青高质量发展轴带作用」。对此,市发展改革委上述人士表示,将聚力打造沿胶济铁路科创走廊、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济青人才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