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让新质生产力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4-07-15新闻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从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全面阐述系统部署,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的时代新叙事。

「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术语的流行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和迫切期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传统生产力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而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含量、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只有高度重视、积极布局,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则是先进生产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署,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抓手,这也是我国经济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此情况下,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部署不断推进。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工信部主要是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来努力,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生态环境部将出台【加快推动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2024—2027)】【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实施方案】等4项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各部门积极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各省市地区也纷纷抢抓机遇,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深圳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共同方向上,全国范围内多省市地区陆续推出着新举措。

「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这意味着,沿海发达地区可能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内陆地区则可能更注重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链的培育。通过精准施策,各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多方合力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近期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所说,「今年以来,我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升级」。

工信部元宇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联席秘书长高泽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多方协同,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合力。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集聚;其次,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另外,科研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鼓励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还有无数企业的积极响应。其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已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主动作为、勇担重任。

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时便提出,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后,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安排更是被频频提及,如国务院国资委在6月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再次提出,央企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产业引领支撑作用。

洪勇认为,央国企因其规模、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上,它们有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创新风险。而民营企业则以其灵活性和市场敏感性,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民企应该聚焦细分市场,强化自主研发,与央国企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