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要用口语化的语言,让公众听得懂

2024-12-19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新年招待会12月18日晚举行,中央和国家机关新闻发言人悉数亮相。记者注意到,招待会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他就是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工作表现要由媒体来打分」
虽然裴晓菲是首次亮相国务院新闻办新年招待会,但跑生态环境领域的记者对他并不陌生。在今年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024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裴晓菲作为生态环境部新任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首次亮相。此前,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由刘友宾担任。去年11月,刘友宾退休。
裴晓菲长期在环保系统工作,是一位专家型官员。公开资料显示,裴晓菲曾任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处长、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等职。2020年9月,裴晓菲曾作为援疆干部,出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跟我原来的工作性质、内容还是有很大变化的。新闻宣传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来宣教司工作后,我跟大家合作得也非常愉快」。今晚和媒体交流时,关于如何把握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裴晓菲认为,首先要全面了解机关的工作,他曾参与过多个重要标准、文件的起草制定,也曾经援疆三年,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过,这些履历让他对做好新闻发言人工作抱有信心。
履新第一年,给自己的工作打多少分?面对新京报记者的提问,裴晓菲说,「这不能自己评价。一个是你们(媒体记者)来打分,一个是由业务司来打分。」
环保术语难懂,不妨给公众举例子
具体谈及新闻发布工作时,裴晓菲说,每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团队都会做形势研判,基本上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社会关切和记者关注的内容确定主题。「比如当前大家对机动车监测数据的造假非常关注,12月,我们就会邀请执法局局长跟大家见面,回答相关问题。」
谈到任新闻发言人以来的体会,他说,之前政策部门起草政策,业内人士都看得懂,但真正想让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必须得进行一些「翻译」,要说一些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所以每一场发布会,他也会和参与发布的同志沟通,争取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他举例说,比如碳足迹这一环保术语,老百姓理解起来就有难度。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让大家明白,比如塑料袋的主要原材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整个生产过程要耗费很多能源。而竹篮子是竹子制成的,所以塑料袋的碳足迹比竹篮子的碳足迹大,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
「生态环境部也非常重视后备人才,新闻发布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他说,很多年轻的处长在业务的一线,有些政策是他们制定的,他们出来讲更好。所以部里的一些青年培训班,为他们开设新闻发布方面的课程内容。」
他说,生态环境部对于外宣非常重视。今年COP29期间,中国角举行了50场平行论坛,有5万多人参加,40%是外宾,国外媒体也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表示称赞。「中国角使用的桌椅是我们从国内带去的纸箱子,既环保又耐用,成了很多外国记者的‘打卡地’,这就是我们环保的直接体现。」
元旦将至,被问及新年愿望,裴晓菲说,希望「美丽中国」目标能够尽快实现。「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公众的参与,我们每个人都会付出自己的努力。」在他看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变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比如今天参会我有车证,但是我没开车,我是走路过来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姜慧梓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