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合作成果丰硕,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起了重要实践平台。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起点上,系统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探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演进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尤为重要。
研究概述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成就,学术理论界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2023年度的研究更多聚焦于整体性、系统性的回顾总结。2023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全方位总结了十年来「一带一路」多领域互联互通的合作成果,系统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理念、目标、愿景等核心内容。与此同时,国内科研机构、高校、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十周年建设成就推出多份回顾性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总结「一带一路」的实践经验、发展前景与未来挑战。
总的来看,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实践涉及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也使当前「一带一路」研究集中表现为广泛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在具体研究层面,早期主要以「一带一路」的基础研究为主,包括概念定义、本质属性、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学术理论界除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转型发展、合作成效、产业安全等现实问题外,对其发展规律的学理探讨也更加深入,「一带一路」研究呈现出更为系统综合的面貌。双边、多边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一带一路」实践下国际合作机制和合作理论的创新,这也为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探索路径。此外,学术理论界围绕「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文交流、服务外交布局等议题,展开了诸多专业研究与理论探讨,有效回应了「一带一路」发展现实,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智力保障,也为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一带一路」理念提供了良好助力。
学理解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带一路」进行理论探索、逐步构建「一带一路」学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价值。「一带一路」是中国依靠自身成功发展经验,为大变局时代的国际社会提供的一种经济发展倡议。经过十年探索和建设以及孕育「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年实践,「一带一路」已成为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如果设立「一带一路」学,不仅能够激励和带动科研人员加强对「一带一路」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形成「一带一路」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而且能培养一大批专门研究和践行「一带一路」的后备人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久发展。
十年来,「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突出表现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创新和中国提供的全球公共知识产品两个面向。「一带一路」学有助于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合作史进行有效承续,进而丰富完善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理论体系,并将其扩展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理论体系,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理论支撑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全球互联互通等探索形成的理论凝练,正在成为全球普遍认可的公共知识产品,这些全球公共知识产品也有助于在实践和理论上突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等全球治理难题。
构建「一带一路」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将为中国外交实践注入持续动力。「一带一路」学是依托「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合作、世界经济发展以及新型经济全球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总结的一门学问,集中反映了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理念,对于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平等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为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秉持绿色包容普惠廉洁理念,「一带一路」理论体系为共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研究展望
面向未来,学术理论界应从哪些方面持续深入构建「一带一路」理论体系?共建「一带一路」涵盖多个领域,因此构建起更为系统的跨学科研究尤为重要。然而,研究日趋综合并不代表研究泛化。共建「一带一路」理论要经得起实践考验,必须注重从实践经验中升华出理论创新,学者也需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家的密切互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理论创新亦是如此。只有汲取不同文明、国家与文化的精华,在国际交流中互学互鉴,才能产生具有广泛国际认同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围绕具体研究层面,学者们取得的共识是,未来,「一带一路」理论体系应加强在重要概念、绿色发展、区域国别、新兴领域、学科交叉五个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为世界提供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概念,如经济带、经济走廊、丝路精神等理念,加强基础概念研究将为「一带一路」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强调以绿色为发展底色。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框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不断走向深入,重视绿色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指导绿色「一带一路」实践走深走实。
「一带一路」研究应把握好「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是指「一带一路」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两个基本点」,是指「一带一路」的来源和去处,来源是指要深挖、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特征与普遍意义,去处则是要深入研究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带动并引领世界共同发展的宏伟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必将有更多的时代命题等待回答,这也将带来更大范围的中国自主知识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学的自主知识创新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支持和滋养,从而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整体繁荣。未来,「一带一路」理论体系将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深入发展而进入新的发展期,成为向全球展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志。
作者:刘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2日第2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