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部分港人怀念英女王原因何在

2024-02-17新闻

部分港人怀念英女王原因何在?

没有英国的占领,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这种情结是港人潜藏的一部分,会在某些特殊时刻,如英女王去世,显现出来,与民族复兴的大潮产生冲突。

英国向东亚殖民的过程中,充满了欺诈、屠戮、抢劫、不仁、邪恶,中国深受其害,唯独香港成为寥寥无几的得益者之一,甚至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

夺取香港,使英国控制了进入广州和华南地区的门户,为其对中国进行经济、军事侵略提供了战略据点;同时也使其殖民范围向东亚推进了一大步,为其争霸远东提供了重要条件。

就在英国强占香港不久,广东民众义愤填膺,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收复失地。他们提出「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

士人们也纷纷赋诗作文,宣泄一腔怨忿。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不以丢失香港为奇耻大辱。查良镛,一位报人,曾经回忆起在小学读书时,历史老师讲到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割地赔款时掩面痛哭,他和小同学们也跟着哭泣的情景。

他说,这件事在他心中永远不忘:「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来就认为收回香港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要我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查良镛,但这段历史记忆在部分港人的心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心理学有一种称为「斯德哥尔摩」的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此症源自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宗银行劫案,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况,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以这种症状来分析港人对英国的微妙心理是最适合不过的。英国人和香港人起初便是劫匪和小人质的关系,父辈打了败仗,小人质被养在仇家家,训练成抢劫家族财富的能手。

19世纪香港经济和财富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鸦片走私。英国占领香港后,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鸦片走私巢穴和贮存、转运中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仅1845年,就有80艘装运鸦片的快船往来于香港。1888年,输入香港的鸦片多达7万1512箱,绝大部分被转销到中国内地。

同时,每年有价值数百万元的白银由中国内地经香港流往国外。外国鸦片贩子和港英政府都是这种毒品交易的最大受益者。

1880年前后,仅港英政府每年征收的鸦片包税银即达20万元,在其税收中占第二位。

二是苦力贸易。据统计,1851至1872年间,从香港运往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的苦力华工总计为32万349人。

人贩子每贩卖一名华工到美洲,便可获利200多元。从1883至1898年,经香港去外国的华工累计达99万1568人。

与此同时,从国外经香港回内地的华工共有157万332人,他们每年都会携带上千万元甚至更多的财富过境。这些人不仅支撑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香港带来了活力。

三角码头,形象地描述了香港的繁荣景象。在这个过程中,小人质帮着劫匪抢夺家族财富,从中分得了一点点的收益。

这种起点使得小人质对同胞表现出一种虚张声势的态度,并且在经济上获得了收益。因此,部分港人对英国殖民统治并没有产生抗拒之心,反而因为长期在其他华人社会中表现得更富裕、更体面、更西方,形成了一种扭曲病态、助纣为虐的历史观。

然而,这种历史观只能偶尔发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生家庭不断努力,已经成为世界二强之一,而劫匪则变成了一个衰败的老人,自身难保。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港人的行为只会成为未来人们嘲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