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委员眼中的2023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2024-01-08新闻
■开栏的话: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指出,2023年,我们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走得很有力量」「走得很见神采」「走得很显底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总结概括了我国经济社会过去一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本报于今日开设【这一年的步伐·委员眼中的2023】专栏,邀请各级政协委员结合本职工作和履职实践,深入讲述委员眼中「沉甸甸的收获」,敬请关注。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习近平主席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铿锵的话语坚定有力,温暖人心,在各级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再到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委员们认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付出的努力扎实有力,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为接续发展充足了底气、昂扬了志气、坚定了勇气。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这一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步伐稳健有力。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新起点新开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伟布局正在铺展。
「积蓄新动能」「拓展新赛道」「延伸新链条」……细看多地工作部署,产业向「新」而行成为共同点,多地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
在安徽合肥,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增上下游企业近百家,产量达73.8万辆,居全国城市前5;成功举办首届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销售车辆18037辆,销售额超31.7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展。
「合肥正加快崛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合肥市政协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连续3年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以政协之力助推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磅礴之势。
在上海宝山,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备受瞩目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满载八方游客,迎着新年的阳光,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扬帆首航。从蓝图到蓝海、从上海到海上,中国人乘坐国产大邮轮出海看世界的梦想已然成真。
「爱达·魔都号」的成功首航也为亚洲最大、全球第四的国际邮轮港所在地——宝山区书写奋进「北转型」新篇章拉开了序幕。「宝山已将产业转型的重点锚定‘六大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市宝山区政协主席凌惠康表示,宝山区政协将围绕邮轮经济等「六大产业」,深入开展调研,深度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共识,为把宝山区打造成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汇聚最大共识、贡献最大力量。
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这一年,乡村振兴焕发新气象,农业底盘坚实稳固。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兜底,粮仓屯满。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中原粮仓」河南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粮食产量达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秋粮产量增速居粮食主产省第一、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全省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面积均占全国约1/10;供给全国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一组组数据折射的是河南作为粮食大省的担当与底气。
如果说河南壮大了全国的「粮袋子」,那么漯河则在河南食品产业上进阶发展,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贡献了坚守力量。作为首个「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2023年以来,漯河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9万亩,全市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在河南省政协委员、漯河市政协主席王克俊看来,漯河粮做大做强的发展「密码」在于:持续探索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紧密连接的「农食融合」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大力实施「六个打通」「六路并进」,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
「一年以来,漯河全市政协组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奔走呼吁,提出意见建议70余项。」展望新一年,王克俊说,政协组织将持续献计献策,让更多产业链、价值链留在漯河,为河南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提供更多支撑。
这一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神州大地处处展现乡村新图景。
在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的20年坐标轴上,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在「浙」里徐徐展开。浙江各地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图景越来越清晰,处处山水诗、村村写意画成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台州市政协主席叶海燕这一年的难忘印象。
「2023年,台州市政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大陈’目标,以学习调研协商监督促落实的履职闭环,全力助推大陈岛海岛共富取得实效。倾力打造‘和合界别汇’,重视发挥界别委员和界别群众专业力量作用,推动人力、智力、物力向乡村集聚。」叶海燕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助力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更高质量展现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画卷’。」
区域协调发展谱写新篇章
这一年,区域协调发展蹄疾步稳,区域发展整体效能稳步提升。
北望东北热土,在「关外第一城」辽宁葫芦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坚持「夏秋抓招商、冬春抓落地」,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253个,增长58.3%,用事实叫响「一过山海关、投资天地宽」;围绕「北方黄金海岸、四季康养胜地」定位,「六大文旅综合区」加快布局,320余项文体旅活动贯穿全年,全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105.8%和86.8%……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充分肯定了一年来东北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给予我们巨大鼓舞和更高期望,令我们葫芦岛全市人民倍感温暖、充满干劲。」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府副市长刘辉如是说。
东北全面振兴事业如火如荼,雄安新区建设方兴未艾:骨干路网全面贯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4所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新区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顺利开学开诊,京雄政务服务进入「同城」时代,社保卡实现就医购药「京雄互通」,公共交通「同城待遇」。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的雄安新区日新月异。
「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二次在新年贺词中提到雄安新区,从上次的‘雄安画卷徐徐铺展’到此次的‘拔节生长’,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深情牵挂,让河北人民倍感振奋,更给雄安新区干部群众以巨大鼓励和有力鞭策。」河北省政协委员、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庆杰说,将持续助推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和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建设,加快促进各方要素聚集,为将雄安建设成妙不可言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
目光向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动能澎湃。
「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横琴、前海「金融30条」重磅发布,推动粤港澳三地居民统一身份证及电子签名互认互通……细数大湾区2023年的喜人变化,广东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颇为感慨,「粤港澳三地协力,不断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湾区人民‘心联通’,湾区‘向心力’不断增强。」
生于广东江门,创业足迹遍及粤港澳三地,吴学明是地道的「大湾区人」,也见证着大湾区的变化。2023年,他参加了广东省政协组织的「港澳委员湾区行」考察交流活动,一路走来,深感大湾区发展的蓬勃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密集亮相,为大湾区高品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时代气象万千,新征程催人奋进。感悟新年贺词,凝聚奋进力量。委员们表示,将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敢闯敢干加实干,接续奋斗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