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2023年上海十大新闻公布,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023-12-31新闻
资料图
2023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上海发生了哪些大事?又有哪些新闻对你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考察上海、习近平在沪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意见】、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一起来回顾2023年上海的这些新闻。
一、习近平考察上海,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总书记先后来到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等进行调研。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12月1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对上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12月18日,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向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致贺信,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二、习近平在沪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此次会议在上海举行,总书记特别指出要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在这项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努力创新方式方法,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探索和突破,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充分激发,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已经形成。
三、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意见】,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7月4日,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持续增强「四大功能」,带动「五个中心」全面升级,以改革开放新作为新探索,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此外,上海2023年还出台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新举措,着眼创新全过程、全链条,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创中心建设从「建框架」迈向「强功能」。
四、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推出190余项任务措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1月28日,农历新年后的开工首日,上海召开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年初还发布了【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 27个大项、190多个小项的任务措施。这是上海自2018年起连续第6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由此也被称为「6.0版方案」。方案提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五、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145项制度创新成果,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深层次改革
2023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完善开放制度体系,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8月29日,上海印发【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9月9日,上海推出【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若干意见】;10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六、C919商业首航、「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沪研「国之重器」再获突破
2023年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完成,标志着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成功摘取全球造船业「皇冠上三大明珠」。12月24日,「爱达·魔都号」首次运营试航成功。
七、3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两旧一村」改造形成一批示范案例
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安排十个方面32项。截至10月底,2023年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其中25个项目完成量超年初计划。2022年中心城区成片旧改任务收官后,上海全面部署并启动零星旧改、旧住房成套改造、「城中村」改造,即「两旧一村」改造。2023年,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居民小区拆除重建项目——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正式开工;上海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凤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征收……一批难啃的「硬骨头」正在转变为示范案例。
八、上海提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文旅市场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2023年10月25日,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2023年,上海文旅市场加速回暖。第34届上海旅游节全面回归线下,共接待市民游客3846.80万人次,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886.60亿元,同比增长13.50%;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暌违三年线下举办,来自54个国家和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上万名艺术家举办近千场活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近450部中外佳片展映,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已走过30个年头;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顺利举办,吸引约15万人次参与;上海博物馆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吸引42万多人次前往参观;上海书城经两年改造后,以全新面貌正式恢复开业……五一、中秋、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客流数据显示,上海文旅市场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九、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布
2023年10月28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在上海举行。此次世界城市日首次颁发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旨在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优秀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中国福州、乌干达坎帕拉、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巴西萨尔瓦多等城市获颁奖项。2023年是世界城市日申设十周年。2013年,我国推动联合国将每年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办。迄今为止,上海已举办了两次全球主场活动和两次中国主场活动。
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
2023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在上海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这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的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这是对中国开展STEM教育已经取得的进展与成绩的肯定,也是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有力推动。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徐汇滨江国际水岸选址作为优先方案推进建设,截至12月20日,徐汇滨江国际水岸选址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