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地下日行一万步

2024-01-09新闻

要维护好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转,必须有一群常年走在地下的人 地下日行一万步

假如有一座地下「房子」,能集中收纳电力、通信、燃气、污水、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每天有专业的维护人员开展运维管养,就大大减少了地面反复开挖和空中线缆无序布设的情况。

这便是地下综合管廊的最直接作用,也是一个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生命线工程。安徽合肥是全国第二批管廊试点城市。截至目前,试点的合肥新站高新区少荃湖片区、高新区拓展区等3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要维护好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转,必须有一群常年走在地下的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又是怎样的呢?

「这可是个细致活」

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护城路与魏武路交叉路口,坐落着一栋不起眼的4层小楼,这里是片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的「大本营」。

周理想是合肥新站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也见证了片区管廊联网成片的建设过程。

顺着爬梯向下几十个台阶,就进入管廊内部,可容纳2到3人并排通行。

里面由综合舱、电力舱、燃气舱、污水舱四个不同功能的舱室组成,每个舱室宽3米、高3米,管廊内修建了大量的支架,用于存放能源、供水、通讯、电力等各类市政管线,不同类型的管道井井有条。

9时,电工管怀举换上工服,戴上安全帽,和同伴朱玉成走入廊内,手电筒、试电笔、螺丝刀、扳手等都是巡检必备工具。

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张报修单上,清楚记录了一些监控组根据预警信息报送的待排查故障,以应急照明灯不亮、电话不通、氧气传感器故障为主。

日常巡查管护地下管廊是项细致活,每一个故障点都要排查到位。「能现场维修的,必须及时修好,需要更换部件或设备的,申报领回后再进行更换。」管怀举说,「有没有排查,有没有维修,有没有恢复正常,都要形成记录并反馈。」

要求「一专多能」

跟着管怀举的脚步,穿行在狭长的廊内通道里,除了温度稍高点外,并未感受到呼吸不适症状。

地下灯火通明,但曲折环绕的廊道让人很容易迷路。为了区分清楚方位,管养团队将20多公里的管廊逐段编号,只要根据路段、号牌以及方向牌就能轻松找到所在点位。

在管廊里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

周理想介绍,按管养标准,结合管廊运营里程,分为巡查组、维修组和监控组,同时配备有市政、土建、电气安装等专业工程师,是一个要求「一专多能」的综合技术岗位。

除了检修报修外,维护组还要来回巡检,仔细检查水管有无漏水、支架是否有松动、各项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每天走上两三万步很正常」。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不一定靠吼。

「管廊最深处在地下14米,手机信号全无。」为此,维护人员开发了内网通讯系统,提前录入人员联系方式,后台审核通过后,即有了正常通讯网络。

除此之外,舱内每间隔100米到200米,都设置光纤专用电话,「提起话筒就能与监控室直接通话」。管廊内设置了1100余个高清探头,配备了烟雾、氧气等各类传感器,监控室24小时有人应急值班,会随时与入廊人员保持联络。

屏上看、平台管、地下查

地下综合管廊事关城市「生命线」,仅仅依靠人工巡查维护远远不够。

如今,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加入,为管廊及廊内管线安全保驾护航,也对管廊运维员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魏武路07区燃气段雾气较大。」

「已开启风机进行排风。」

10多分钟后,雾气渐渐散去,预警解除。

这是监控室值班人员张润松根据「异常信号」预警,在线及时处置的一起故障。

原来,冬夜户外气温低,造成管廊温差较大,很容易出现雾气报警。

随手翻开值班记录本,条目式记录了每日巡查发现的问题和故障处置情况。

借助综合管廊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看到管廊里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屏上反映出基础数据管理、管廊空间全息化、在线实时监控等内容。

「统一收集和分析廊内湿度、甲烷等数据,如果出现故障或者突发情况,都会发出预警,保障人身安全。」张润松说,如此一来,可实现从「看不见」到「屏上看、平台管、地下查」。

地下综合管廊作用不小,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次性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建设难度高等问题。而管廊建成后,要及时将城市中的各类管线集中纳入,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预防化解「看不见」的城市风险提供法治保障。

「日常巡检维护工作虽然枯燥,但是感觉很有意义,相信立法后,地下管线管理会更规范有序。」周理想说,这也是他的「理想」。(记者 陈华 通讯员 张敏)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