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字逐句解读)

2024-12-15新闻

导语

这可能是间隔时间最短的议程安排了,政治局会议结束仅一天,中央经济工作会就正式召开,并于12月12日闭幕。(原文以蓝色底色突出)

同以往一样,会议先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回顾,充分肯定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成效,「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又分析了明年的经济环境。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同去年相比,以「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替代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避嫌;新增了「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不再提及「社会预期偏弱」,因为前面在总结成绩时,已经讲了——社会信心有效提振,毕竟股市涨了...


同时总结了经济工作方面,进一步深化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这5条结论,应该说基本涵盖了国内外对于当前经济的一些担忧——市场、需求、旧动能、存量、总量,从认识上更加讲辩证法,开始纠偏。


背景、认识都有了,下面就要对未来的工作进行部署了,先明确总体要求、再制定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方面,相较于政治局会议,增添了一段话:


「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没有类似的表述,相较于去年的「进」,对于「稳」的要求更高了,强调稳,反过来可能意味着目标不会太高,内外部形势的变化,也不支持过高目标,但要强调底线思维,即最低不能低于多少。


财政政策方面,对什么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延伸阐述:


「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沿用文章【【政策察见】政治局会议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为后面做准备了吗?】里面的解读—— 参照2020年的经验,2025年官方赤字率必然会突破3%的红线,至少跟2020年持平,但是否会超过4%,个人感觉概率较低,除非两会前外部冲击超预期;地方专项债新增规模预计将达到6万亿以上(其中2.8万亿是之前已经定好的用于化债),中长期特别国债预计增发2万亿元。也不要过多执着于赤字率水平,关键在于财政支出增速,因为如果保持财政支出增速不变,但财政收入因为经济下滑而缩减,也会导致赤字率被动上升。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以前是有项目缺钱,现在是有钱但缺少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尤其是投资类项目,这也是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慢于以往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扩大专项债投向,比如说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等。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相较于去年,新增了「惠民生」、「促消费」的描述,所以明年政府对于消费的支持力度一定是会加大的,但既然是优化,说明大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放在第一位,政策执行上不排除会左右互搏,影响促消费的效力。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以一以贯之,但类似的着墨更少,没有再提「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没有提「减税降费」...


非常赞同,在当前条件,应该把对于企业「减税降费」的钱用来补贴居民端,因为根子在需求、不在供给。


对于此在文章【【政策察见】降低出口退税,发令枪响的背后下得是什么棋?】里面分析过: 首先在诸多领域产能过剩的背景,产业方面的减税政策不仅鸡肋更适得其反,因为政府减的税最后都被企业以价格战的形式完全传导到价格端,助长通缩压力;其次减税政策导致很多企业靠政府补贴苟延残喘,市场难以自发性出清。所以可以预见,除了出口退税政策发生改变外,后面很多其他的减税或补贴政策也会逐渐退出,通过市场手段以达到产能出清的目的,市场手段的产能出清必然对应着更多企业破产,这应该也是为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原因之一,另外破产制度也会加速完善。


货币政策方面,明确提及「 适时降准降息 」,但相较于9月26日政治局会议的「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适时」二字增加了央行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在十年期国债利率跌破1.9%、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降准、降息动作不排除会推迟,等到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加大之时。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新提法,「探索」说明支持尝试创新,但既然是探索,则步子不会太大;「拓展」说明要扩大「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涵盖的范畴,过去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更多是指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监督金融机构及金融系统运行,着眼点在于金融机构,而今年以来央行逐渐实质性地介入国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稳定问题,拓展了功能定位,尤其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央行开始负责兜底了。


二、重点任务


1、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重点任务的排序上,内需被放在了第一位,消费又被放在了内需的第一位,对消费的重视程度提升了,但跟社会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差距。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一看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可能很多人又开始联想到美国的直升机拉钱模式,直接性刺激消费,但从后面的延伸描述,选择的是结构性变革的间接刺激——增收减负,属于二阶导、慢变量。


既然要减负,福利水平应该会有所提升吧,降息也会是减负手段之一。


日本的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经写过一本书——【M型社会】,讲的是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中产阶级消失,富人更富、中低收入群体更多,中间塌陷。今年的我们与之类似,消费能力损失最严重的其实是中产,这部分群体可能跟统计学意义上的中低收入群体并不完全重合,甚至重合度很小,他们也很需要增收减负尤其是减负。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以完善社会保障的形式来提振消费,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应把重点放在乡村退休人员上,另外客观讲,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远低于中年人和年轻人,所以应该把补贴政策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可以考虑阶段性(未来若干年)将缴纳的「五险一金」退还到个人账户,由政府代缴,以增加其实际收入,渡过难关。


朝气蓬勃的老年人,生不如死的中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手机、家居等估计也要纳入了。


消费放在最前面,不代表思路发生根本性变化,九个重点任务,消费和投资共享第一,而内需的重点任务里面,共有10个分任务,消费占4条,投资占6六条。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然而即便如此,消费题材可能会成为2024年反复被激活的题材,因为从明年开始就真的要——万事不决、问消费了,直到真的开始着手刺激,题材变主线。


2、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提及了AI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新增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从光伏行业前几天的情况下,内卷治理更多选择以行业自律形式实现,好处是可以遏制竞争烈度,但不好处是产能更加无法出清,僵尸企业更多,大家更难受。


3、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年迎来收官之年,验证实际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市值提升——中特估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如果开始落地,那要加税了...


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5、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大风险隐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没有再提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说明在高层看来,前面的化债政策已经够用了,再有问题就是人有问题。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新增「央地协同合力」 ,重视程度更强,其具体指向个人认为有四个,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荐股,勿谓言之不预也。


房地产市场着墨最多: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比政治局会议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止跌回稳」(又出现了止跌)。


6、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7、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8、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新增「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不排除会议碳交易为抓手来推进重工业的去产能;


9、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最后的工作动员上,重点提及:


「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要紧抓关键环节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价格和居民消费,找准了方向,后面还需要等着找对策略...


更重要的,没有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再提跨周期调节,思路终于开始变了!


思路转了,身子还没转,但没转总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