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官场中,一系列华丽的形式主义词汇犹如潮水般涌动,诸如「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仿佛每一位官员都已将政策精髓领悟至骨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流于表面,空洞无物。他们热衷于「见行见效」的快速反馈,但实效却往往停留在口号上,而非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众人皆言「增智增效」、「笃信笃行」,可有多少人真正在「常学常新」中求知,「常悟常进」中提升自我?「常践常得」本应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但在一些场合,它却成了繁复的形式流程和表面功夫的代名词。「常抓常新」被异化为频繁变换工作方式以迎合上级检查,而非对问题本质的持续改进与解决。
另一波形式主义浪潮则是「有力有效」、「学深学透」,看似强调深度学习与高效执行,但在「强读强记」和「同向同行」的集体表演中,真正读懂读透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追求「引路引领」,却忽视了深入沉入基层的重要性;倡导「用心用情」,却又在用情用力的过程中偏离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政策落实环节,更是充满了各种「落细落实」、「落地落实」的承诺,期待每一次行动都能「出新出彩」。然而,「聚力聚效」、「聚心聚力」、「聚魂聚智」若仅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表态,而不付诸实践,则一切力量都将如浮云飘散,难以实现从严从实的要求。
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向稳向好」、「做实做细」成为众口一词的目标,但敢于「敢闯敢试」、「敢想敢为」的勇气和决心却时常缺席。高质高效的追求,在「主责主业」中逐渐淡化,即知即改的魄力被良方良策的冗长讨论所替代,亲力亲为的精神更是在层层审批中消磨殆尽。
至于那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诸如「共享共赢」、「共建共治」、「共创共享」,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演变为文字游戏。提质提效、突破突围的目标固然美好,但相生相长的良性循环若缺乏求实求效的扎实作风,终将成为空谈。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实干实效」、「借势借力」等标语,群策群力被简化为集体签名,务实求实的呼声在聚焦聚力的表面繁荣下显得苍白无力。追求稳打稳扎、善作善成、善始善终,却被抓紧抓实、抓紧抓牢的任务指标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总而言之,面对这场形式主义的新潮流,我们需警惕「抓实抓细」、「对标对表」的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是否始终坚守慎始慎终、慎言慎行的原则,时刻警醒自己做到慎独慎微。同时,我们也要且争且行,不折不扣地践行立德立规,让每一步行动都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