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何秀超:深化改革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2024-10-16新闻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多次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为我国更好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建设贸易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需要,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有助于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数字化、绿色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也是外贸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两大新动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求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贸易,可以提升传统货物贸易服务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可贸易性,拓展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等新贸易形式,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以较低成本参与国际贸易。另一方面,贸易的绿色化发展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国内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行业加速发展,丰富国际市场产品供给,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决定】提出,「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此外,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能够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重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将防范风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一系列防范化解传统和新型贸易风险改革举措的陆续落地,有助于打通国际市场供需梗阻,保障重要战略物资安全,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稳定外贸基本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稳定畅通。
聚焦重点领域明确关键任务
为更好适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和国际经贸规则变化新态势,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外贸领域新问题、新趋势,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可围绕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展开。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优化外贸结构和推动绿色化发展是实现货物贸易提质升级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在做强做大新兴产业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出口转型升级,巩固并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要求,推动货物贸易绿色化转型,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更好应对碳关税等绿色贸易保护新规则带来的挑战。具体来说,一是继续扩大边境开放,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促进传统货物贸易升级。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励企业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让企业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创新分工,提高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深化产贸联动,积极推动绿色贸易创新发展。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以绿色贸易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实现低碳发展,带动供应链体系向绿色化方向转型,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绿色信贷,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转型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加强绿色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开发绿色产品,提升绿色产品贸易竞争力。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其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新动力。一是聚焦制度型开放,围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和制度创新「试验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积极主动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拓展全球服务贸易合作范围,构建多元化、高标准的服务贸易网络体系。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离岸贸易作为一种新贸易模式,与正在兴起的数字贸易和新型服务贸易更加适配,通过专业的贸易中间商优化和整合供应链,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提高我国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重点要在优化金融账户体系、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提高税收竞争力等方面深化改革。
完善贸易数字化发展机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信息和数据的全球流动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新赛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以数字技术为抓手,积极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差异化升级数字产品,推动数字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网络建设,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数字智能服务,持续做强数字贸易产业链。二是加强制度创新,形成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探索符合各地发展实际的数字贸易规则,因地制宜加快构建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不断拓展数字贸易发展空间。三是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统筹考虑跨境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积极探索跨境数据有序流动的模式,大力发展离岸数据服务外包、离岸数据交易平台等新业态,为数据要素赋能数字贸易打通国际通道,尽快探索建立数据确权、交易流通、隐私保护、跨境传输、数据安全、数据监管和治理等制度与规范,更好防范化解贸易数字化的风险挑战。
正确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样要坚持系统观念,需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改革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正确处理内贸与外贸的关系。我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贸易大国,无论内贸还是外贸都有着自身特点。内贸在降低跨区域资源流动成本、推进市场秩序和市场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外贸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稳定、产业升级、国际竞争优势增强提供强有力支持。内贸和外贸在市场特点、参与主体、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通过改革和创新减少商品、服务、技术等要素在内外贸市场间的流动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促进内外贸标准和认证衔接,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二是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包括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三是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制度高地,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完善内外联通物流网络。四是强化政策协同,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相互支持,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立自强的关系。实践表明,对外开放与自立自强并不是对立的。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助于引进国外高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使我国产业站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技术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底气和自信,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国际分工,获得更高水平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立自强的关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是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单纯依赖国际技术扩散难以实现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二是以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加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力度,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而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高水平对外开放活力,提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正确处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国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我国外贸短期内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压力不容忽视。既要统筹完成外贸发展短期的重点任务,也要科学预见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既要抓紧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也要着眼长远为未来发展添薪续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一是立足当前,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继续拓展外贸多元化市场,积极主动利用好共建「一带一路」等区域性平台,依托各类展会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二是着眼长远,致力于提升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深刻把握国内外贸易形势发展新要求,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积极鼓励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蓄外贸发展新动能,积极识变求变,谋划推动长远机制建设。三是在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远近结合,攻坚克难。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外贸体制改革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必然会触及一些地区、单位的局部利益,如贸易数字化发展会给传统贸易部门或低技能工作岗位带来挑战,贸易绿色化发展会使得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面临转型之痛,改革举措的局部试点可能带来区域或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全局和局部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既应着眼全局把握大势,也要关注局部矛盾和具体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需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出发,做到全局与局部的统筹兼顾。一是要树牢全国一盘棋思想,增强整体意识,进行系统谋划。更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局部地区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把全局和局部有机协调统一起来。二是要加强外贸体制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研究,使其在目标取向上保持一致,在具体举措上保持协同,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正确处理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重大调整,贸易数字化、绿色化等发展新趋势既为国际贸易繁荣带来新机遇,也使一国发展面临更大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没有安全保障则难以形成良好的开放格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必须深刻把握开放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科学评估数字贸易领域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细化网络安全、数据跨境流动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合规指引,同时要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加强数字化治理。加强对国际分工网络各环节进行全局性跟踪,科学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传递方向与冲击幅度,防范化解贸易关联带来的风险冲击。二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出口管制体系要坚持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原则,不断健全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完善出口管制管理体制。从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采取精准有效的救济措施以及利用区域贸易协定等多方面入手,完善贸易救济制度,以应对复杂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何秀超)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