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2024-10-12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积极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全面落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黑龙江依托丰厚的科教资源,锚定「创新龙江」建设目标任务,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以及【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科学研究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等「七大体系」,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龙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内生动力。

加强多维度高等级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难题。深化平台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有效对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用好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培育多层次高水平创新主体

培育多层次高水平创新主体,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地龙江的前瞻性布局,完善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结构,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能力。要建立培育科技领域领军企业和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联合机制,聚焦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环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积极合作,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创新联合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集中力量攻克数字智能、生命科学、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难题。完善「揭榜挂帅」「赛马争先」「公开竞争」等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能。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只有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才能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长期稳定坚强的动力保障。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深入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聚集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英才、卓越工程师、龙江工匠的高素质龙江人才力量。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完善发现、选拔、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减轻非科研负担。改革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完善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生态。

打造高品质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要优化科技保障机制,打造高品质创新环境。加大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成果落地转化、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平台奖补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改进科技计划管理,聚焦「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全力保障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根据科技创新特点构建系统性的科技金融体制,有效匹配科技需求与金融供给,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探索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分散重大科技攻关风险。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