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国故事|当这首「春节专属BGM」再次响起……

2024-02-05新闻

「前奏一响,年味儿登场。」每当春节临近,总会有一首乐曲萦绕耳边——电视里,它是「春晚」的标准配乐;春运列车上,它是抚慰人心的归家集结号。

当这首「春节专属BGM」响起,它明快而温馨的旋律,既奏出春满神州、龙腾虎跃的盛世图景,也勾勒出灯笼高挂、饺子出锅的万家安宁。

这便是被网友称为「连接着年、家与游子之心」的「神曲」——【春节序曲】。

尽管已烙刻于无数国人的潜意识里,【春节序曲】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首经典旋律就已问世,而作曲家李焕之的创作源泉,更可追溯至艰苦卓绝又欣欣向荣的延安时期……

【春节序曲】诞生记

「1944年春节……桥儿沟乡的秧歌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就到鲁艺院内拜年来了。」「我很喜欢那位老伞头领唱的秧歌调……唱出了解放了的人民的亲密无间的情谊。」这段文字出自李焕之的【音乐创作散论】。回忆中,那段火红的岁月仍熠熠生辉。

「那位老伞头演唱的秧歌调,是陕北民歌【二月里来打过春】。」李焕之之子李大康至今收藏着父亲1962年哼唱这段曲调的录音。修复后的录音中,李焕之中气十足,声线饱满:「紧打锣来慢打鼓,唱一阵歌来跳一阵舞……」这正是【春节序曲】中间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慢板。

1954年6月,李焕之构思创作【春节组曲】。李大康供图

1954年,舞蹈家戴爱莲邀请李焕之创作舞蹈【春节】,要表现陕北人民欢度春节的氛围。「这也是父亲一直以来的梦想。」李大康说,从1938年到1945年,父亲在延安生活了7年,最后3年的春节让他印象尤为深刻。「靠着多年积累的音乐素材,他一边回忆,一边创作【春节组曲】。」

「陕北大秧歌的健壮,豪放的舞姿,铿锵的秧歌锣鼓点」,一切「那么新鲜、那么生动,而又那么亲切近人。」李焕之曾这样写道。他将【春节组曲】的构思过程比喻为重新生活了一次,他想起观看鲁艺秧歌队首次演出后,发觉民间音乐如此迷人,自己也成了秧歌队一员,有时敲锣鼓,有时拉手风琴。

1955年李焕之【春节组曲】手稿第一页。李大康供图

「1945年的春节,父亲到陇东镇原县组织群众闹社火,听秦腔、曲子戏,看踩高跷、跑旱船;他还在社火队中提灯或打火把,对陇东高原上壮丽的节日夜景印象深刻。」李大康说,「父亲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队列浩浩荡荡,锣鼓声在塬上夜空中回响……高原上四处都沸腾着人声的喧嚷,火光和灯光闪烁,歌声与乐声交融。’」

以革命岁月里这些热情似火的「年味」为底料,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调旋律融入其中,李焕之于1956年完成了【春节组曲】的创作。其中,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因情感质朴、旋律动人常被单独演奏,于当年首演后成为传世经典。

成就民族经典

延安文艺纪念馆收藏的一张老照片中,李焕之和鲁艺秧歌队一起,正在沟峁交错的延安城中演出,这是李焕之延安时期音乐生涯的缩影。作为冼星海的学生,李焕之【春节组曲】的成功,正践行了冼星海之言「有了民歌的基础,才能有可能根据时代要求创作出新的东西来」。

1943年春节期间延安新秧歌运动中鲁艺的秧歌队,左一为李焕之。延安文艺纪念馆供图

李焕之祖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青年时期到上海师从萧友梅学习西洋和声。1938年,面对日军铁蹄下满目疮痍的河山,怀揣理想的李焕之不远千里奔赴延安,在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

当时的延安,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言,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艺术家们住的是山间的土窑洞,吃的是小米稀饭,连蜡烛都是奢侈品,天黑了只能点着菜油灯搞创作。「因为条件艰苦,父亲用梳子沾着墨水画五线谱,缺乏纸张,他和音乐家郑律成共用一张纸,父亲用一面,郑律成用另一面。」李大康说。

抗战时的延安,是无数爱国青年的理想热土。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者「以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而创作」,李焕之深入田间采风,搜集民间音乐。「1943年春节,父亲在延安城南一间土窑洞中听盲艺人说书,发现艺人唱腔中竟然有‘八六拍子’的节奏,他意识到民间唱腔‘曲调异常富于变化’。」李大康说。

鲁艺旧址新貌。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从秧歌调到唢呐曲牌,从郿鄠戏到陕北民歌,黄土地的乡野采风,对李焕之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在群众化、民族化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春节序曲】经久不衰,恰恰说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家只有植根人民,才能创作出长留于时代的作品。」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说。

远随「嫦娥」奔月

「当加演曲目【蓝色的多瑙河】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中结束后,舞台上响起了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这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和着那悠扬的陕北民歌,观众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1996年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马泽尔在华首演,新华社记者写下的这个瞬间,只是【春节序曲】享誉世界的现场之一。

1985年2月,李焕之在指挥合唱节目。李大康供图

1960年春节,北京人民大会堂;1988年,芬兰;1994年,法国;1996年,联合国总部;1998年,维也纳金色大厅……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繁荣,【春节序曲】常作为精选曲目、加演曲目,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与【梁祝】一起成为亮相国际舞台最多的中国管弦乐作品,1983年「标配」央视「春晚」后,更是家喻户晓。

「李焕之先生创作的乐曲【春节序曲】入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播放曲目,将在卫星绕月期间择机播放,特发此证。」李大康珍藏的这本荣誉证书,见证着【春节序曲】火到太空的光荣之旅。「嫦娥奔月,无限浪漫。每次想到父亲的作品能在浩瀚的宇宙中响起,我都无限感动。」他说。

【春节序曲】入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播放曲目荣誉证书。李大康供图

农历新年临近,【春节序曲】也将再次响起。如今,春节已成为联合国假日,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李大康说:「希望父亲创作的这部作品,把‘年味’与美好带给越来越多的人。」

监制:卫铁民、刘畅

记者:陈晨、孙正好、李浩

编辑:欧东衢、朱昊晨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鸣谢:

延安文艺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