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哪些知识越了解越觉得『对这个世界很绝望』?

2019-07-18新闻

叔公呢~是个情绪稳定的老头儿,「绝望」这种情绪叔公好多年没有体会过啦,但还是想和你们年轻人分享分享!

如果说你的思想、行为是不受自己支配的,你感到绝望吗?

为什么这么说?听叔公给你慢慢道来:

你今天吃了啥?米饭、蔬菜、鱼肉?好吃吗?

好吧,不管你的回答是啥,你对食物的选择也许并不完全由你自己决定的。什么?你说是妈妈决定的?也没错,但叔公想说的是你肠道中的微生物。

你的肠道栖息着一千到两千种,数量多达百万亿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和你的基因相互作用,它们不仅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还可能影响你的大脑。

在你吃下某种食物后,肠道菌群会对此作出反应,并分泌一些物质作用到你的大脑,于是,你对这个食物产生了喜爱或是讨厌的感觉(嗯,以后你想吃垃圾食品可以直接甩锅给肠道菌群)。

对食物的选择只是肠道菌群影响你大脑和行为一部分,科学家曾经对老鼠做过相关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导致老鼠某些行为异常,相比于正常老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高了一倍,活动也不那么焦虑与谨慎,更愿意在开放的空间里四处走动。

进一步的,研究人员用老鼠跨越高架平台的决策时间作为结果,发现改变老鼠的肠道菌群能影响老鼠的决策时间,也就是可以控制老鼠的肠道菌群来使老鼠变得胆小或者胆大。

你可能会问老鼠和人有什么关系?这确实很难说,但至少老鼠可以作为一个模型,来证明微生物是否会参与生物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有研究显示:有些细菌能通过交感神经对大脑施加影响,细菌能产生神经递质和其他神经调节剂,不过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这些信号是如何在肠道工作以及大脑是如何传递和解释的。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细胞因子和一些细菌细胞壁成分刺激大脑中的某些细胞,这种相互作用反过来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等对神经元有毒的分子。

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情绪的神经递质,可能影响大脑功能的其他方面。

除了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外来的寄生虫也可能影响人的行为,比如刚地弓形虫:

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人,胆子会变大,有更高概率做出一些冒险举动,有数据显示,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人,出车祸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6倍。

比细菌和寄生虫更强大的,还有反转录病毒:

它们在宿主体内转变为基因后会一直参与人类基因遗传的过程,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人类的基因中竟大约有8%是由反转录病毒转变而来。也就是说反转录一直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得过程。

看到这里,你们感受到「绝望」了吗?叔公一直觉得,知识是应该给人带来希望而不是绝望,它让我们对自己以及自然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大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