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沈阳1月1日电 (李晛)扭胯、摇花手、潇洒小连步……2023年12月31日,在沈阳太原街民众跨年夜齐跳「科目三」,挑战线上线下最多人一起跳舞蹈「科目三」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功获得由吉尼斯现场认证官颁发的证书。
2023年12月31日,在沈阳太原街民众跨年夜齐跳「科目三」,挑战线上线下最多人一起跳舞蹈「科目三」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功获得由吉尼斯现场认证官颁发的证书。(沈阳市和平区供图)
「科目三」,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之所以叫「科目三」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这是广西人人生中要经历的三场考试:一是唱山歌,二是嗦米粉,三就是「跳舞」,于是就用了驾照的比喻,将之称为「科目三」。
前不久,「科目三」爆火,这股热度至今还在发酵。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截至12月31日「科目三」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460亿,成为了「全民舞蹈」。
为什么喜欢跳「科目三」?现场很多参与挑战的民众表示,「开始是觉得好玩,后来发现跳起来还很解压」「跨年夜摇一摇,明年烦恼都没了」「轻松、幽默的元素,带来了生活的松弛感」「这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科目三」也「出圈」海外,社交平台上几乎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跳着「科目三」。
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日前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表演【天鹅湖】谢幕时演员集体加跳「科目三」,让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不少网友对此评论表示,「真正的文化输出」还有网友说,「芭蕾舞者也逃不过‘科目三’」。此外,还有来自英国、韩国、西班牙、日本等多国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挑战「科目三」。
有专家指出,「科目三」体现了普通人的兴趣爱好与精神状态,一是简单易学、接地气,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普通人也能熟练掌握。二是互动参与性强,引发全球年轻人的情感共鸣,推动他们以接力方式「上分」和挑战彼此,进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不断生长、壮大的网络文化生态样本。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短视频平台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持,短视频已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和前沿阵地。同时,「科目三」来自民间,却能以原生态舞姿、中国风音乐,在「Z世代」被独特的年轻态和快乐内核激活,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