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层面大佬们说很多了,我还是来聊聊大嘴的宣传竞对选择和这款车上市后会切走谁的蛋糕吧。
简单说, 智界S7宣传口打Model S,实际销量则是抢56E甚至78S。
宣传口选择Model S,更有利于传播
有一说一,虽然model S+X一年出货量都过不了十万台,但架不住这依然是目前仅有的树立起高端印象的纯电车型。
这一点与当年尚在爬坡期的手机业务一样,也是发布会捆着最核心的几家竞对打。当年P20那一带,拍照的核心对比就是三星和苹果两家。
这么做的坏处显而易见,就是做不成高端就会被说成碰瓷,比如某家。
但如果对产品有足够信心,好处更多。因为这样的定位模式,会让大家潜意识里真的拿你去跟这个头部竞对比,而不是按照价格或者消费者自己琢磨的竞对比。
这一点成功的就是理想,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虽然已经是半个梗了,但效果是刚刚的。
失败的其实是比亚迪,在自身品牌有历史负担的情况下,让消费者自行找对比竞品,那就只能在同价位区间找了,导致其车型的对标一直都是同价位哪些啥配置都不全的合资。久而久之,这个品牌、配置就是牢牢钉在这个价格了。
所以, 华为上来就找电车天花板这一点肯定是没问题的,做高端的思路,国内企业没有第二家能比得上华为。
但为什么只是营销层面打Model S呢?因为model S只是空有名气,销量真的低啊~
这么点销量我相信华为不可能看得上的,而且其品牌附加值能做的事其实远比特斯拉多。
销量层面围绕油车替代,主抢56E甚至78S
前面聊到model S+X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根据特斯拉的数据,他们兄弟俩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只卖了不到两万台。如果智界S7只是盯着这兄弟俩的销量,还不够喝汤的。
而且现在的现实情况是,50万以上的车型,新能源替代率其实不高,远不及30万以内的替代率。这种情况下,切燃油车蛋糕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BBA的豪车属性定位太牢固了,牢固的看似完全不能突破。先把入门的34C去除,买56E甚至78S的车主们大都是老板、大企业高管、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人家属于能负担的起高溢价,既要配置也要品牌脸面的,这导致后进品牌单单依靠堆配置其实很难突破瓶颈。
不过华为不一样,上面提到的那些56E甚至78S的核心用户群体画像大家发现什么了吗?
没错,这就是华为mate/P系列手机的核心人群,这些人是认可华为的附加值的。这一点就是华为潜在的品牌溢价,是其他任何后进车企都不具备的潜在因素。
而且这里华为还很鸡贼的把这款车变成了与奇瑞合作的智界,这明显就是与问界做区隔,这个品牌梯度可以参考手机层面mate与nova的区别。
换成智界,可以让消费者轻松的与问界做出区分,价格层面一眼就能看得出。
在这里,大家想到什么了吗?如果不是汽车爱好车, 初级问题,modelX和modelY分得清吗?高级问题,model3P和model3分得清吗?
说到这里,马斯克来了也得尊称余承东一声大爷。
最后
看到满血归来的华为,现在对华为合作的这些车型的期待更大了。虽说不是华为亲自下场,但架不住大嘴天天吆喝啊,这个绑定是很深的。而且从实际设计生产层面和核心元器件层面,大家也可以放心,华为介入程度不比宣传吆喝的程度浅。
智驾+智能车舱+电机+电控,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虽说不是100%华为,但灵魂还真是华为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