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晨远
以试点工作为契机 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综述
20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聚焦发展壮大单体合作社、促进联合与合作、增强县域指导服务能力三方面任务,探索面上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改革。到2023年底,3批406个试点单位基本完成任务,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学的有效做法。
一、壮大单体焕发新活力
各试点单位坚持把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作为指导服务的核心内容,引导合作社依法依章办社、加强规范治理,拓展业务范围、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一是规范水平不断提升。云南省红塔区指导201家农民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依法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建章立制率达100%、注册登记率达100%。湖北省蕲春县依托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试点期间开展实训400余人次,培训电商人员300多人次,强化带头人依法治社、民主管社、规范建社、创新发展意识,提高了规范办社水平。
二是优势产业壮大发展。湖北省竹溪县围绕茶叶、水稻、中药材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138家县级以上示范社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升级。目前,竹溪县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167家,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的35家,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7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的34家。湖南省中方县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使用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做响「常宁茶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中国油茶第一县(市)」含金量,加强「常宁塔山茶」「无渣生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是合理分工优化服务。吉林省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为小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其中,农安县、磐石市、东丰县、宁江区和敦化市5个试点单位开展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6946家,开展加工服务的合作社487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1210家,从业人员13087人,服务小农户86617户。陕西省横山区韩岔吴兴窑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在榆林市天顺昌商贸有限公司持股8%,合作社专注杂粮种植,公司主营杂粮深加工、精包装及销售,实现合作社年产值增加200万元,成员户均年增收3000元。
二、联合合作凝聚新力量
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等多种联合合作形式,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产销互促、行业互联、链条互融。
一是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天津市蓟州区结合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农资采购等经营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家庭农场牵头创办或联合组建农民合作社达116家。
二是推进区域性联合。厦门市集美区积极引导区域内3家合作社组建厦门市厦农合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划用地800亩,分5年建成「两带」(花卉景观文化带、生态观光休闲带)和「三区」(本土珍稀树木标准种植区、园林苗木与盆景培植区、花卉产业开发区),推动合作社的苗木种植、旅游观光、体育健身、水资源利用业务构建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生态农业系统,带动当地58名脱贫户劳动力就业,每人每年增收10多万元。
三是推进行业性联合。北京市密云区引导4家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蜂业合作社联合成立密云区蜂产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集蜜蜂养殖、蜂产品销售、休闲度假、医疗康养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特色产业链。联合社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与蜜蜂相关的基地22个,发展蜂产品公司2家、蜂业专业合作组织26个,带动1978户蜂农入社,占全区蜂农的92%;拥有蜂群11.8万群,占全区蜂群总量的95%;年产蜂蜜3300余吨,占全区产量的87%。
四是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天生产70吨蘑菇的同时,产生几乎同等重量的菇渣和废料。徐州康榕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该公司,吸纳周边从事种养业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共同成立食用菌废料处理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制作栽培基质,定向供应成员用于蘑菇生产,产出的有机质饲料提供给养殖户,有机质肥料出售给联合体内种植西红柿、草莓和阳光玫瑰等的农户,形成以菇渣废料加工为龙头、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多级菌业循环产业,促进农业节本增收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
三、加强指导构建服务网络
各试点单位多措并举,积极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等,不断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助力县域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吉林省东丰县制定【东丰县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敦化市制定【敦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有序推进示范创建监测工作。安徽省充分发挥示范社的引领带动作用,第三批8个试点县(区)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14家、省级示范社53家,开展各类培训35次,培训农民合作社辅导员6526人次,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辅导员基本轮训一遍。
二是建立壮大辅导员队伍。青海省贵德县制定出台【贵德县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选聘办法】【贵德县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管理制度】,按照「县级不少于5人、各乡镇不少于3人」的要求,辅导员由原来的15人增加至26人,切实发挥了指导服务作用。宁波市鄞州区打造区、镇两级辅导员队伍,做到每家合作社每个月至少有1名辅导员上门指导服务,辅导员指导服务覆盖面达100%。
三是创新承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江苏省丰县采取挂牌委托的方式,以会计服务公司为载体,承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对每家合作社财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甘肃省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和区供销社合作,采取备案管理、挂牌委托的方式,依托张掖供销农民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创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等提供注册、档案保管、网络营销、金融对接等服务。
四是社企对接实现「借船出海」。福建省寿宁县对接中国邮政集团,邮政集团在全县行政村建设快递服务网点,推出「智慧物流+同城配送」优惠政策,与寿宁县凤阳镇、斜滩镇、大安乡等乡镇的合作社签订【邮政「礼仪商品」销售购销协议】,实现葡萄、猕猴桃、脐橙等水果卖得好、送得快、寄得远。三年来,共销售「邮政‘礼仪商品’葡萄」1.2万件,寿宁县水果通过邮政速运寄出量累计3.1万件,累计运出153吨。
五是简化注销程序,畅通退出机制。山东省德州市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出台简易注销程序,委托权限下沉,开展分类处置,全力推进「异常名录」移出和「空壳社」注销工作。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要求,清理注销357家合作社,1106家合作社通过指导实现规范提升,异常率由原来的45.93%降至19.2%。
四、政策助力铺展新蓝图
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部署和支持。从【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通知】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的通知】,再到各地出台的系列文件,汇聚成政策「大礼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带来阵阵春风。
例如,山东省寿光市印发【寿光市蔬菜合作社样板社规范提升实施意见】,每年打造样板合作社15家,市财政拿出150万元给予奖励。
又如,陕西省汉阴县与县农商行签订合作协议,将各类示范社统一纳入「三资管理平台」,享受县农商银行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对评定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社的农民合作社,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400万元、800万元、1000 万元的贷款授信。
再如,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印发【对农业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实行奖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会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已开展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农民合作社中,选择部分管理规范、运营正常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和从业人员,按照年缴纳社保费总额的50%予以适度奖补。目前,已在3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摸排出基本符合条件的人员13人,根据人社部门意见,待人员相关信息进一步确认、上级确定保险费基数以后,再进行公示确认,2023年落实上一年度奖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规范提升到试点示范,从品牌打造到产业发展,从联合合作到「借船出海」……各地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无不在彰显试点工作成效突出、潜力巨大。
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224万家,较2022年底增长0.1%,农户覆盖面显著扩大,带动全国一半的农户。我们相信,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