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全球加速抛美债,日本拒绝接盘,美国逼中国买单?耶伦已下通牒

2024-12-22新闻

2024年末,全球金融市场上演了一场「大戏」。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10月份,外国投资者大幅减持美债,甚至连「铁杆盟友」英国都加入了抛售的队伍。

一时间,各种解读纷至沓来。为什么连曾经「最爱美债」的中国和日本都开始「弃船」?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国际博弈?

12月19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颇为敏感的文件——10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这份报告一经披露,立即引发了全球关注,因为数据实在过于「扎眼」。

根据报告,美国的前十大美债持有国中,有7个国家在10月份选择了减持,其中动作最大的要数日本、中国和英国。

日本 作为美国最大债主,日本10月份减持了206亿美元的美债,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中国 排名第二的中国减持了119亿美元,持有量降至7601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

英国 即便是美国的盟友英国,也毫不客气地减持了184亿美元。

至此,美债持有量的下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今年夏天开始,日本和中国接连减持美债,且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对于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个糟糕的信号:曾经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美债,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让我们把视野拉得更远一点,看看整个「减持潮」的大背景。其实,这不仅仅是几个月的数据波动,而是全球经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长久以来,美债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压舱石」,持有美债不仅意味着资金安全,还能为国家储备提供稳定的收益。然而,随着「去美元化」浪潮的兴起,这种「信仰」开始动摇。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美债规模现已高达36万亿美元,加之1.8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许多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还能否长期维持它的「可靠性」?信心一旦崩塌,减持也就成了必然。

美国的债务问题早已不是秘密,数据显示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接近历史高位,仅次于疫情期间的峰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联储虽在2023年内连续降息三次,但经济刺激效果有限,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并不强。就在降息消息公布的当晚,美股的大幅下跌无疑是一记警钟。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减持美债不仅仅是为了规避经济风险,更是为了分散投资。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黄金储备的投入,试图构建更为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结构。这一动作与减持美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去美元化」的战略布局。

中国减持美债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美债虽收益稳定,但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减少对单一资产的依赖逐渐成为共识。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美债资产的「安全性」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度降低,给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绝佳的机会。通过减持美债、增加黄金储备和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

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已经从贸易战、科技战蔓延到了金融领域。中国减持美债的动作被解读为一种「防御性」策略——减少对潜在「敌对方」金融工具的依赖,避免在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日本:汇率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与中国不同,日本减持美债的背后更多是出于国内经济的「自救」需要。

2023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剧烈。为了遏制日元贬值,日本央行不得不抛售美元资产(包括美债),回流日元以稳定汇率。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个月中反复出现,也让日本的美债持有量一降再降。

日本央行的这一操作并非「阶段性策略」,只要汇率问题得不到解决,日本可能会继续减持美债。可以说,这是一场难以避免的「硬着陆」。

面对外国投资者的集体「用脚投票」,美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12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明确提到,中美应该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而这番「温和」的表态背后,却藏着一些不那么友好的信息。

耶伦甚至直接威胁称,「不排除对中国某些银行实施制裁的可能性。」她的理由十分直白:希望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并重新增持美债。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外界热议。有人认为,美国此举是「明示」中国:如果不按照我们的规则行事,就可能面临经济制裁。但从中国的回应来看,耶伦的威胁显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中俄经贸合作完全合法,且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中国对美国的制裁威胁表示强烈反对,并强调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讹诈。

随着美债减持潮的持续发酵,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

如果中国、日本这些主要持有国继续减持,其他国家很可能也会效仿。这将对美债市场的流动性和收益率构成巨大挑战。

从中国到俄罗斯,再到印度和中东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正在探索去美元化路径。这一趋势的加速,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对于美国来说,一味依靠施压和威胁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如何改善自身经济状况、控制债务规模,才是重建全球信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