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其实人与人本质的区别,说一干道万,本质还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个人在大脑中走得越远,现实中就会走得越稳。
这个世界一切伟大的事物,开始都是诞生于某个人的大脑。
同样是在思考,相比一个厉害的人,为什么他能想到的思路,你就想不到?为什么很简单的问题,你会想得很复杂?为什么很复杂的问题,你又会想简单了?
这种差距从而来?就是来自大脑中的思维模式不同。
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95%的东西(肉体)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思维、格局、眼界、见地。
90%的人的思考模式往往是以下的3种之一:1.碎片式思考:简称胡思乱想症,东下,西一下,晚上想出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2.纠结式思考:想多了又不止从何入手何,怎么选择都有利弊,左右危难,优柔寡断。
3.表面式思考:想了一下,觉得有点困难,干脆不想了,对任何事物都只存在于表面化的判断。
而真正的高手,都是懂得运用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想了一辈子都解決不了的事,在有些人那里,只是想了三天功夫就把问题解決了。差距就是这么大,这正是深度思考能力厉害的地方!
深度思考,用最人话的方式讲叫:深思熟虑。听起来简单,但实操起来,确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思考可以是漫无目的,但深度思考则不同,它是一种有轨迹的思维运动。
深度思考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把问题从混乱到秩序,从表象到本质,从碎片到整体,围绕某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展开的一系列的思维运动。在大脑里不断做各种推演并修正,最后得出一件事情的「操作步骤」。
这是一种逆推思维,果导因思维,多米尼诺思维。 就是你把一件事的2.3.4.5.6.7.8都在大脑中推演出来了后,再开始做1。
这就像你盖一栋大楼,首先重要的不是添砖砌瓦,而是画图纸。盖100层楼和盖2层楼,所打的地基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开始没推演好,盖一层想一层,最后楼大概率会塌。
所以高手的思想,都是穿越时间,穿越空间在大脑中画图纸。
两军对垒时,从双方将领做出作战指挥图那一刻,就已经決定了双方战斗的输贏了。这张作战指挥图,本质就是在大脑中已经反复推演无数次画好的图纸。
那么,你如何拥有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呢?深度思考,有10个思考的关键点,彻底搞懂了,你也可以变成一个厉害的人。
1.动机
动机,是深度思考的起点。动机,是深度思考的起点。就是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或者说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分钟热度,对比十年磨一剑,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知道为什么而做,比知道怎么做重要万倍。
举个例子:
有2个年轻人同时找叶问拜师学武,叶问便问他们为什么来学武?
甲说:「在家待着没事,朋友来拜师,我顺便来看看。」(跟风)
乙说:「因为老家有强盗,经常打家劫舍,想练好武功,消灭强盗。」(动机明确)
你觉得他们最后谁的武功会练得更好?结果不言自明。
一件事情,你开始时的企图心,已经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准确点说是你做一件事的动机,也可以说是你做一件事的欲望。
董明珠说过:自逼为王;
他逼为臣;
不逼为奴!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自己不逼迫自己,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被父母、妻儿的生计所迫;就算你身边人不逼迫你,那么终有一天你也会被生存的压力所逼!你不愿自己受委屈,别人就会让你备受委屈!
这个世界上,思维可以教,方法可以教,流程可以教,技巧可以教……但,唯独人的欲望(动机)不可以教。
一个人想突破现在的限制,不仅仅体现在智慧上,还体现在对自己的控制力上。
越是底层的人,动物化就越严重,就越为自己的欲望所驱动。他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想走出舒适区,懒惰,拖拉。
这些被生理驱动的人,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掌控,还谈何掌控别人?
在你做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前,一定要先扪心自问以下3个问题:(1)我为什么做这件事?兴趣?利益?成长?
(2)我打算做多久?1年?10年?一辈子?
(3)我能为别人贡献什么价值?体力?脑力?全身心投入?
如果不是为了成长,并且愿意一辈子全身心投入去干的事,建议你别去干,不可能有大结果。
如果你找到那件你愿意一辈子全身心投入去干,并且可以自我成长的事,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变为一个厉害的人的无限可能性了。
2.战略思维
人生在世,选择是无处不在的。有些选择是无足轻重的,比如晚饭吃炒菜还是吃火锅?出差是坐高铁还是坐飞机?旅游选择国内游还是国外游?
有些选择则是关乎命运的。比如是留在老家发展还是去北上广深?自己创业还是进公司打工?嫁给张三还是嫁给李四?
决定你人生命运的,往往就是你的几个关键选择。你人生80%的结果,都来自于你20%的关键选择。
判断选择的轻重缓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惜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都是【平均用力】的。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够拼、够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们可以把工作每个细节都做得极其用心。但对于人生大事上的选择,他们却是轻率的、佛系的、漫不经心的。这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利益分为两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每个人之所以做的选择不同,就是因为每个人对得失的判断标准不同。
有的女人明明婚后发现自己的老公又赌又花心,根本没有末来,但她就是不愿意离婚,怕万一找不到更好的。总在计算眼前的得失,是一个人没有未来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具备未来长期回报的,眼前的利益再高也要狠心放下。狠心放下眼前的利益往往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短期利益表面看是「利」,而放下短期利益表面看是「害」。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者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做任何选择,核心就参考一个标准:切掉眼前利益,以未来长期的利益为导向。舍小利换大利,舍短期换长期。
战略思维的核心,不在于【得】,而在于【舍】,先有【舍】后有【得】。
问:战略选择的本质是什么呢?
答:取舍。
问:取舍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呢?
答:分清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问:取什么,取多少?舍什么,舍多少?
答:舍九取一。只取最重要的那一点,把其余次重要的全部舍弃。
舍九取一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汇集整合有限的资源,快速实现单点突破。
把市场最需要的、自己最擅长的那一件事情,投入全部资源,做到极致,而不是什么都想做,都想用。
与其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难的是,大部分人找不出那一个指头。
真正的「舍」不是拿起好的,舍掉坏的,而是从10个好的中选择1个或舍去其余9个,而一般人在追求安全感的驱使下,很难做出真正的取舍,他们的做法往往是——顺着情绪来,什么都想要,结果兵力分散,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3.未来思维
思考未来,是深度思考的终点。 是指长远的目光、以终为始。从未来思考现在,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要做什么,未雨绸缪做到心中有数。
「吃上顿的时候,要想下顿还没有的吃。」这就是一种未来思维。
比方说,同时有两个选择,A公司薪资、待遇很好,但公司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上升空间很难; B公司薪资待遇一般,但发展潜力很大。
这时你是选择当下的利益,还是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
多数人会选择A公司。 而拥有未来思维的人,一定会选择B公司。
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最本质的区别就是: 穷人思考利益回报,是站在当下角度;而富人思考利益回报,是站在未来角度。
这和下象棋是一样的,高手不会计较眼前几个棋子的得失,他的目的是最终「将死」对方。
在做一件事情时,厉害的人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走一步能想到后五步该怎么走,甚至能想到七步之内。
而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考方式,只会让人越走越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普通人从不去想未来的问题,所以就总会在当下出大问题。高手一直在研究未来的的问题,所以他的每一个当下都走的很稳。
高手每一个当下的现状,都是他过去对未来的思考和布局导致的。
比如大多数男人,普遍存在35岁事业瓶颈期的「坑」,如果你提前进行人生轨迹上的事业布局,提早付诸行动,多学习高手的思想和一些实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当你面临35岁的「坑」时,肯定不会像没有准备的人那样束手无策,恐慌和迷茫。
这个社会对35岁的男人的期望是,他可以领导一群45岁的人,而不是被群20多岁的人所领导。
如果你今年已经35岁了,还一事无成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去想你45岁时想实现什么结果?从现在开始为你45岁的结果去布局和行动。
30岁的成就来自20岁的布局。40岁的成就来自30岁的布局。
过去没有积累,就不要指望现在立马能有回报。最可怕的是,你连10年后的自己变成什么样?想都没想过。
思考未来的原则是: 大脑活在未来,身体活在当下。用活在未来的大脑,指挥活在当下的身体。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为了眼前利益而做的,基本都没有未来。
4.知识面
知识面是深度思考的基础。
现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越大、越代表你需要极强的分辨能力,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所腐蚀!
不断从知识点,串联成为知识面,这时你就有了强有力的思考参照。
仓库里有货,自然就有东西卖。大脑也是如此,需要有你的「存货」。
比如,合伙人一起开会,有知识面且信息价值高的人往往掌握了话语权。 而知识量小,信息价值低的人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能沉默寡言。
这个世界不存在口才不好的人,只有脑子里没货的人。
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和眼界。
在这个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关注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大量学习、扩大深度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信息面的原则是:找到你的同行,以及找到思维层级在你之上的高人,深度提升自己的知识面。
高效汲取信息整合成自己的知识面3个步骤:
(1)接触信息
如今,获取信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宜,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你的眼球:某音、某手、某头条、朋友圈、公众号……
互联网就如一台复印机,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它把我们为之提供的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了复制品。这些复制品不仅便宜,而且免费。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信息便会变得没有价值。
很多人与其说是享受了互联网的便利,毋宁说成为了互联网和信息的奴隶。
无数人死就死在了这个地方,如何突破海量信息的轰炸呢?如何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3个处理信息的工具。每个都是大招,招招致命!
(2)处理信息
第1步,分析信息:【是什么?】+【为什么?】
当你接触到任意1个新的信息后,第1步你首先得分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否和你个人成长、长期目标有关?
当你打开大脑【这个信息是什么?】的开关,同时有意屏蔽掉那些与个人成长、长期目标无关的信息,你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人了,因为你已经规避了大部分的垃圾信息、干扰信息。
分析完这个信息是什么后,接下来你要分析的是为什么?这个是避免掉入信息陷阱的又一个大招。
举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咨询,说他老板操盘了一个项目,很多同事投钱进去后都立马翻了几番。他的老板正在游说他投钱,问我什么意见。
我就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老板为什么要跟你讲这个信息呢?
你接触到任何一个信息,都要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别人会把一些表面的好信息告诉你呢?为什么明明是可以翻几十倍的大好赚钱机会,他告诉你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踩坑,被割韭菜,往往就是忽略了这一步的【为什么?】。
第2步,理解信息:用笔、用书写代替大脑思考。
经过第1步的分析信息后,第2步你就要理解那些对你有用的信息。
过去,你是不是习惯用脑袋去理解信息、知识?但是,当你刚刚开始动用脑袋,往往只要稍微用点力,你就会发现你的脑袋开始痛了,开始觉得累了、想偷懒了,变得不想思考了。另外一方面,你会发现用脑袋思考,思路其实是很飘的,往往想到后面就忘了前面。
后来,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天底下关于深度理解的神奇秘密。如果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你尝试过以后也会觉得非常神奇!
如果你要想理解透彻信息,你就必须用笔、用书写的方式,结合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一条一条地写下来。
只有用笔思考,你才能进入深度思考,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无数人为什么不能够理解透彻信息,不能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原因就是他一直在用脑袋思考。
用笔思考并不是指纯粹的记忆复述,而是你把自己思考的点、触动的点写下来,形成自己理解信息的框架。
第3步,落地信息:实践。
经过第1步的分析信息,你开始对信息变得不再茫然;经过第2步的理解信息,你开始对信息变得深度思考。这时,你就要进入第3步:落地实践。
一个只会天天捧着泡妞秘籍的男人,在心仪的女人面前只会溃不成军。一个只会天天听着口才课程的人,在登台演讲时也只会手足无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正将信息转化为自己所用,你需要真正的落地实践,需要你经过【测试】→【失败】→【学习】→【改进】→【再来一次】的5步闭环实操。这是经检验最有效的实践路径,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导致失败的结果。
如果想深入学习【测试】→【失败】→【学习】→【改进】→【再来一次】这5步闭环,推荐看看这个长篇分享:
5.目标思维
根据耶鲁大学的一组调查数据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1~3年的【短期目标】,只有不到3%的人具有8~10年的【长期目标】。谭王旋,多么惊人的数据!这反映你身边每10个人,几乎就有9个人居然一生都活在迷茫之中!
这个调查跟踪了十几年。最后,【没有目标】的那群人成了被救济对象,【目标模糊】的那群人碌碌无为,有【短期目标】的那群人成了「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而具有【长期目标】的那群人成了社会和国家的栋梁。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你彷徨在没有方向的沙漠,徘徊在没有航向的大海。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其实是两位一体的:没有【长期目标】的指引,【短期目标】将不知去往何处;没有【短期目标】的支撑,【长期目标】则无法真正落地。
【长期目标】是10年后的你是谁?【短期目标】是眼下的碎银几两。
你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呢?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幸运,有正确的榜样引导我。告诉我你的榜样是谁,我就知道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见过几个像样的人,读过几本像样的书,学过几个像样的课程,那么你就无法做出几件像样的事。
偶像决定人生,榜样决定命运。找到你所在行业或未来想从事行业的偶像,你的偶像就是你的【长期目标】,就是你10年后想成为的那个人。你要学习他,感受他,复制他,对标他,最终目的是超越他。
如果你创业,那么你的偶像就换成你所在行业做得最好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你对标的对象。
有了【长期目标】以后,你还得把它分解为【短期目标】,再把【短期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行为数量」。
比如你年初制定了一年的【短期目标】是减肥20斤。转化到每个月约2斤,转化到每周约0.5斤,0.5斤=1925大卡。跑步20分钟消耗300大卡,那么0.5斤大概需要6个20分钟的跑步。那接下来就好办了,一周内你抽空跑6次20分钟就好了,一年后你肯定可以达成减肥20斤的目标。
6、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是深度思考的后视镜。用来纠正自己的盲区。 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就在于他用了多长时间发现自己之前的愚蠢。
如果是50岁发现前半辈子很愚蠢,代表50年オ成长迭代了一次。如果这个月就发现了自己上个月的愚蠢,恭喜你,代表你一个月就进步了。
愚蠢本身不可怕,可怕的认识不到自己的愚蠢。
自我批判最有效的方式,是拿别人当面镜子,来照出自己的问题。
普通人喜欢听好听的话,如同小孩喜欢吃糖,甜而无益。
高手喜欢听难听的话,如同大人喜欢喝茶,苦而排毒。
沟通式照镜子,是指聆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来弥补自己的思考盲区。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不耻下问是关键,让别人的想法来完善你的想法,获得启发性思考,オ能助力思
考优化升级。
想要围猎一只老虎,先要召集助猎者。任何事物经过组合后,都比单一存在更有价值。比如番茄酱和薯条,豆浆和油条。酸菜和方便面……
因为任何单一的个人或物体,都具备先天的优势和缺陷,只有互补,才能让自己的完整。
自我批判原则是:提升接受力,不要在乎自我尊严。只有做出结果才有面子。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自我」是自我成功最大的障碍。
遇到还不如你的人,要坚定你的想法。
遇到和你相当的人,要怀疑你的想法。
遇到比你优秀的人,要否定你的想法。
7.洞察规律
洞察规律是深度思考的导航仪。思考问题时要不断刨根问底,弄清楚事实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找到事物的底层规律,才能真正抓到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规律是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永恒不变的。
举个例子:你交了个男朋友,然后希望他爱你辈子,仿佛你找到了白马王子,然后自己一股脑把全部感情投入进去。如果你付出太多,对方一定就会付出很少。然后你受伤。 如果你很在乎他,他就自然不会很在乎你。最后还是你受伤。
如果你对他是100度,他对你也是100度,最后你俩也还是受伤。因为物极必反,100度根本就不是常态,之后一定是掉到80度,60度……
每天要刻意维持100度,只会把彼此累死。真正符合规律的方式是70度,凉了在稍微加点热,热了在稍微降降温。
很多人受伤,就是没有搞懂爱情的底层规律,爱情的底层规律就是:
爱情是偶像剧,婚姻是纪录片。爱情是短暂的,亲情是永恒的。
激情是短暂的,平淡是永恒的。
伪装的感情是短暂的,真实的利益是永恒的。
爱情和婚姻的底层规律本身就是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普通人却硬要把爱情和婚姻扯在一个概念里,这就是自己没长大。
每个人的成功,从规律思考,大多是时代造就的。
苏宁国美被实体店时代造就,马云刘强东被互联网时代造就,李佳琦薇娅被直播时代造就。
你要做符合下个时代的事。最近10年成功和爆发的企业,都是互联网类型公司,所以接下来你必须要和互联网发生关系,这是必然规律。
洞察规律的原则是:不断观察和反思自己失败,以及别人成功和失败背后的原因,刨根问底,找到他们的共性原因,为自己借鉴。
8.模仿创新
创新是深度思考的引擎。
一切财富,终极都是思考的变现无论你是卖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无论你是卖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知识,你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即你在别人心里等于什么?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想脱离贫穷,首先要脱离贫穷的人。想赚到钱,就要现去硏究已经到钱的人。
创新的本质是,先抄袭,后超越。
模仿任何人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你自己品牌的独特风格。 多数人遵循他人既定的轨迹来做事,成为了别人思考的囚徒。
创新其实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人人都可以创新。比如朱新礼把橙子榨成汁来卖,做出了汇源果汁;可口可乐把橙子汁里加点橙子肉来卖,做出了果粒橙。
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在对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乘除即可。
学对手的目的,不只是学他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找到他的劣势。
任何公司有优点就有缺点,你跟他拼他的优势部分,你这辈子干不过他。你要把他的劣势变成你的优势,集中全部力量,打击对手最薄弱环节。
苹果拼手机耐摔的话,永远拼不过诺基亚。最后苹果打了诺基亚的软肋部分,就是触屏技术不成熟,屏幕太小。
创新的原则是:我是否能做的更好?对方缺点在那里,第一模仿、第二组合,第三优化,创造出全新的自己。
快速上手一件新的事情的底层逻辑:
第1步 定位: 决定你做什么不做什么;
第2步 定标: 该领域最牛逼的人或企业;
第3步 对标: 先抄袭再超越。
9.利益交换
思考任何问题首先从利益分配入手,就是真正的高手。
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对恋人切矛盾都是表面的假象,背后的真相是利益分配还不够。
分钱比讲道理有用一万倍,员工跟着你没有任何的原因,就是想单纯发个财而已。
你那些大梦想大道理,离他们太远。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梦想实现了关自己什么事。
別人不会做你希望他做的事,别人只会做和他利益相关的事。
假设有一头牛,如果你希望牛按照你的意愿,去到你想它去的地方,主要会有以下3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推】 :站在牛的屁股后面,用力推它。因为牛不习惯被推,所以常常发飙,把推它的人踢伤。因此,如果你是用【推】的方法,你就要理解牛的行为,被踢也不要大惊小怪。
第二种方法 【拉】 :站在牛的前面,用绳子牵它。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熟悉的牛,你牵它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你不可能熟悉每一头牛。和你不熟的牛,你牵它,往往它不愿意跟你走。
第三种方法 【引】 :在你期望牛去的地方放一堆青草,让牛自己去。不管你和牛熟不熟,牛都愿意去。
驾驭人性的道理差不多,【推】是最费力的,【拉】次之,【引】是最省力的。
请你一定,要,把,这个画面,深深地,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你驾驭人性的功力就远远超过90%的人了。
一个人不为一件事操心,不是他人品道德不好,是因为没有和他利益相关。高手看问题不讲道理,只从利益分配出发,分配做到位,问题迎刀而解。
感情和道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才相信的东西,真正高手的世界,一切都从利益交换出发。
当然,凡事都在于度的把控:
一味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要求人,说明自己还没长大。
一味的只掏心掏肺的给利益,最后也会养出白眼狼。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给的越多,他会想得到越多。所以要懂得左手激发人的欲望,右手控制人的欲望。这就需要你对人性有深刻的认知和把控。
10.迭代思维
执行力强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凡事只要先干起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越不行动越焦虑,越焦虑越不行动,这是「青蛙」的恶性循环。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做到了三思,却没做到后行。
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前,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认为市场竞争太激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一步步地陷入做与不做的犹豫中。凡事只有先干起来,才有机会迭代精进。
你需要做计划,但不能总是在做计划。有了大致的计划后,行动起来,然后再不断地调整下一个阶段的计划,这样你就领先90%的人了。
凡事想,99%都是问题。
凡事做,99%都能解决。
人生必然会有坎坷和失败,这都是正常的。只要你的【长期目标】不动摇,你的方向没错,路虽远,行则将至!
强烈的企图心,舍九取一的战略抉择,清晰的未来方向,庞大的知识面,明确的目标,时刻的自我批判,遵循事物背后的规律,不断模仿创新产品,了悟人性自私的本质,持续迭代精进。
这就是普通人获得成功必备的10个思维模型。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和思维的问题。
万变不离人性,万变不离思维。
通人性者,通思维者,通天下。
--------------内容来源---------------
作者:
陈志远-人性商战
链接:
那些感觉很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我们强在哪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