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深度聚焦|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要做到「六个立」

2024-01-25新闻
▲由重庆市川剧院创排的川剧【江姐】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要坚持「文化兴市,艺术塑城」理念,深刻解读重庆深层次文化基因,激活重庆人固有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优秀人文品格,弘扬重庆城市人文精神;坚持「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塑形」,进一步发掘重庆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传承文脉、连通古今,构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山水都市文化视觉体系,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涵养城市人文气质。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做到政治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城、文艺立品、创新立业、变革立制,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文化代代传承,思想与时俱进。为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的作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立」标识性概念,可谓气象一新、格局一新、境界一新。「六个立」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涵盖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赋予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重庆落地生根的时代内涵,是科学把握文化脉搏、顺应文化规律、引领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扎实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是「政治立魂」的核心要义
政治是灵魂、是统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对重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重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做好重庆工作提供了政治指引、根本遵循、动力之源。我们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实践的理论脉络和内在逻辑,总结提炼蕴含其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焕发强大凝聚力、引领力,使重庆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重要展示窗口。
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是「精神立德」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千年文脉中的重要一脉,是重庆这座英雄之城最闪亮的精神坐标、最鲜明的文化底色。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要用红岩精神为人文之城「铸魂」,使其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城市建设共荣共生。要守护好红岩精神的城市之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红岩精神涵养新时代重庆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境界和人文素养,锻造坚定志气、坚毅骨气和坚实底气。让红色基因在这座英雄之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塑造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独特气质品格和精神风貌,让红岩精神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涵养城市文明素质,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重庆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使命追求。
大力涵养山水都市城市气质是「人文立城」的深刻内涵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中,长期积淀的厚重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基础、最本质、最深刻的内涵。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长江上游山形水势、两江围合的半岛地形塑造了「山水重庆」「桥都」「雾都」「魔都」等独特的地理标识,也形塑出源远流长的「长嘉汇」,雄阔壮美的「三峡魂」,绚丽多彩的「武陵风」。巴人劲勇,巴师勇锐,历来是豪杰辈出之地,重庆经历大江大河岁月沉淀,大山大川自然熏陶孕育出大仁大义、淳朴耿直的民风民俗,独特的历史地理资源禀赋造就了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形态。要坚持「文化兴市,艺术塑城」理念,深刻解读重庆深层次文化基因,激活重庆人固有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优秀人文品格,弘扬重庆城市人文精神;坚持「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塑形」,进一步发掘重庆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传承文脉、连通古今,构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山水都市文化视觉体系,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涵养城市人文气质。
打造一批「渝字号」精品力作是「文艺立品」的题中之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紧贴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流,用文艺为时代精神赋形,是锻造当代精品的题中之义。重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近年来,重庆多项文艺作品斩获国家大奖,以川剧【江姐】为代表的精品剧作屡获文华大奖、群星奖、牡丹奖、山花奖、金菊奖、荷花奖等重要国家级舞台艺术类专业奖项,电视剧【绝密使命】、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龙舞【铜梁焰火龙】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短篇小说【山前该有一棵树】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渝派「大书」「大剧」「大戏」「大作」正承载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厚重的巴渝文化底蕴走向全国。要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做好做优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以精品创作努力讲好重庆故事、中国故事,将重庆打造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文艺高地。要培育出一方艺术生态,为重庆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构造一个出精品、出人才、出影响的文艺生态体系,创新文化精品力作生产创作体制机制,提升重庆文艺创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打造高辨识度的重庆文化标识,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激活文化产业内生式创新发展是「创新立业」的核心动力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助于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助于推动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更高层次、更加多元文化产品等的需求也更为强烈。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带来的重大机遇,重庆文化产业发展亟待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要用活用好文化资源,持续发挥「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资源优势,把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双向奔赴。要设计打造串珠成链的文旅融合精品,塑造世界山水城市、壮美长江三峡等具有国际美誉度的文旅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在服务国家外宣大局中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
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作用是「变革立制」的重要引擎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文化产业产生影响。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是实现超大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的关键变量。重庆市扁平化数字治理模式探索创新,其核心要义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域层面落实落细,以跨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突破,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对全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数字文化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是新时期重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格局演变、效率变革、生态重构的重要引擎。要坚持多跨协同、大成集智,加快重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率先构建整体智治创新体系。要对标数字重庆建设,加速文化领域数字化变革,注重文化企业数字赋能,持续做大数字文化产业主体。要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文化「新基建」,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充分运用超高清、虚拟现实、互动化传播等新技术新手段,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文化新产业、新业态,让数字文化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教授,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