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编辑:陈鑫露 素材来源:福建发布(00:27)
2023年12月29日,全球首例高难度机器人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完成。这台与众不同的手术,由手术台前忙碌的国产自主研发的心脏手术机器人,和手术间外中控室操作着摇杆控制台的医生耗时2小时共同完成,这是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心脏瓣膜病患者2500万,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攀升,瓣膜病已成为全球心血管学者共同面临的突出健康挑战,而二尖瓣病变是发病率最高、介入治疗难度最大的瓣膜疾病。
二尖瓣修复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到微创介入修复的演进,但因介入修复也存在着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步骤较多的挑战,目前能独立开展此疗法的医院还非常有限。而在心脏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下,术者在控制室内操控摇杆和按键,根据人机系统界面上的动画指示确认器械操作的动作与方向,并通过系统反馈得知器械运动的幅度及可运动范围。这种高度灵活的操控系统使医生能够对器械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和移动,处理手术中更微小及复杂的解剖情况,最大程度减少对于患者其他周围组织的干扰伤害,提高操作的手术精度及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患者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独立开发「二尖瓣介入修复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上海申淇医疗科技公司旗下上海术济客医疗公司的负责人称,标准化操作也有望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提高手术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联合5G技术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这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服务下沉至偏远地区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紧跟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前沿。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来,厦心在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已完成800余例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