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回眸2023 展望2024」开拓奋进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2024-01-01新闻
2022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奋力闯新路指明了方向,让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有信心和底气。
回望2023年,贵州坚定不移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富矿精开」加速资源优势转化,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有效破解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快建设,「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深入实施,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在开局之年展现出磅礴之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新的一年,贵州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敢闯敢干的姿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注入不竭动力。
和谐号动车组驶过成贵高铁鸭池河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永 摄
改革探索先行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我省发展的根本动力。直面时代课题,破除发展瓶颈,我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重点突破、全面布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15户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顺利完成贵州习酒集团、贵州能源集团、贵州民航集团、贵州建投集团组建工作;推动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完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投资重整……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我省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向关键处挺进,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我省行动蹄疾步稳,踏出鲜明的「贵州节奏」。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企业投资更加便利。深入推进「一照多址」改革,经营范围不需前置许可的经营主体在其住所所在县级辖区内增设经营场所,可不办理设立登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并联审批率和联合验收率已达到30%、35%,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7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40个工作日。
企业融资更加快捷。率先在全国推出「贵州贷款码」官方融资品牌,成功解决融资需求6962笔160.18亿元,融资需求平均响应时间从10至15天缩短为3天,撮合成功率50.72%;全省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35.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2023年初新增554.15亿元,绿色贷款比2023年初新增1150.85亿元。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全省共创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服务的「企业之家」109家;共381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全省通办、一次办成」,应通尽通率达100%,办件量约6606万余件,减少群众跑腿约9842万次,为企业群众节约办事交通成本约3.3亿元;全程网办率达99%,实现2105个事项「一证通办」。
赋能开放发展
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贸易投资复苏乏力,主要市场需求低迷,我省外向型经济面临压力。应变克难,我省紧扣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集中发力。
四向衔接通道呈现立体开放态势。随着中亚班列(贵州)、「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首发,表明贵州已开通了北接欧亚大陆、西接RCEP成员国和东盟、南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东接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班列通道,初步呈现「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立体开放新态势。
「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贵阳国际陆港、贵州「一局四中心」开放口岸的建设完善,意味着我省正在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围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以此形成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引力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大综保区成为开放创新前沿阵地。2023年前10个月,贵州省三个综保区合计进出口149.7亿元,占贵州省进出口总值的28.1%。其中,贵阳综保区陆续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贵阳综保区商务局副局长黄冠表示,下一步,贵阳综保区将促进新能源电池回收、重要矿产品贸易等战略性资源进口,力争在肉类、水果等产品进口、深加工、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想方设法推进进口贸易改革创新,提升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广度和深度。
以酒业合作为纽带积极拓展东盟市场。2023年8月,贵州将白酒拓展境外市场的第一站落在香港;9月中旬,茅台、习酒、珍酒、国台等13家贵州名优酒企赴马来西亚参加2023年马来西亚国际商品展、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贵州美酒环球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黔酒出海,有品牌加持、产量支撑、价值空间等明显优势,举办白酒品牌周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交流探讨达成合作共识,拓宽贵州白酒出海通道、拓展海外市场。
激活循环动力
改革与开放相生相伴,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动力。2023年,贵州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资机制、融资体系的创新上发力,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深入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蓄积了能量,增强了动力。
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云南、重庆、四川……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北部湾,从长三角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云南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走出去学经验、谋合作,足迹遍布地处开放前沿的多个省区市,深化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产业招商方面,截至2023年11月29日,全省成功引进500强企业12家,产业项目4465个,合同投资额7122.7亿元。数据背后是全省接续开展「双千百场」(千支队伍、千次对接、百场活动)和「夏秋攻势」大招商行动,全方位面向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先后举办了一批高质量的招商专场推介会,在央企(国企)、民企、外企、园区、驻点、重点产业、市场化招商方面实现了「七大突破」。
2023年6月在上海举办贵州省对接长三角产业协作推介大会。
拓展市场方向,贵州以东南亚市场为主攻方向扩大对外开放,全力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格局。
2023年,贵州印发【贵州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明确要深化集群开放合作,支持集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人才、技术、资本、资源等合作。
此外,完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要产品库,深化与重点央企合作,实现「搭船出海」;发挥我省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深入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全面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发展绿色贸易和绿色合作,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
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璀璨银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永 摄
贵安综保区:聚焦企业发展 产业建圈强链
走进晶泰科(贵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科)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液晶面板切割、偏光片贴附、芯片压合等工序,一块块液晶面板下线,进入仓库等待运往国外。
晶泰科是一家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于2016年12月入驻贵安综保区,企业集液晶面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20多条生产配套线,年产150万片至200万片模组。
进出口贸易是园区内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贵安综保区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狠抓招商,优化营商,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型综保区建设。
贵安综合保税区。
截至2023年12月,贵安综合保税区完成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7个,签约金额73.995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96.69亿元,新引进优强企业18家。
随着晶泰科、双坤、瑞立达等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的优质光电产业项目不断落地贵安综保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一手抓产业,加速推进项目落地;一手抓环境,「保驾护航」企业发展。
为做好「贵人服务」,贵安综保区建立企业服务全响应中心,构建「园区长+企业专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诉求为「哨声」,发挥企业专员的「前哨」作用,同时通过企业出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涉事人员联动落实、全响应中心全程统筹督办的方式为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不断夯实「园区事园区办」。
位于贵阳市南明区二戈寨的贵阳南站改貌物流中心内,巨型起重机正有序作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东数西算大项目: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成绩初显
2023年12月20日,行进在贵安新区,沿途塔吊林立,为大数据产业修建的服务器大楼鳞次栉比,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迅速「成长」;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国家枢纽节点之一,也是贵州推进「东数西算」,建设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项目基地也坐落于此。
据了解,由贵安产控集团大数据集群公司建设运营的主枢纽中心项目采取「前店后厂」「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模式,让算力新基建运营和生产「遥相呼应」,链接了贵阳贵安「一软一硬」两个产业生态。
位于龙山工业园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作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担当「后厂」的职责,以国产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安全稳定为导向,主要负责提供复合型异构的「西算」工作。
龙山工业园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机房。
设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算力调度中心,作为算力应用、运营、调度的「中枢核心」,充当「前店」的功能。在调度大厅,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充满科技感的算力调度平台,可视化的方式让算力、数据如何调度、流通、交易更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站在主算力基地正门,就可看到与基地一路之隔的云上鲲鹏和广电五舟服务器生产大楼,如此近的距离,让服务器有了快速、高效、高质的后期维保。
同时,对数据机房高质量的运营维护,确保了算力供给日夜不息地持续。龙山工业园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负责人杨双进介绍,基地运维人员每天都要对数据中心进行基础环境状况监控及日常巡检,每4个小时一次的维护频率保障着服务器安全运行。
据介绍,在贵安新区龙山工业园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第二批服务器正加紧安装调试,主算力基地机房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已搭建完成56P人工智能智算平台、50PB非结构化数据平台,数算一体化中心平台已初见规模。
「现已运营人工智能算力56P,每秒可提供56000万亿次浮点运算(FP16)计算能力。」杨双进说。
毕节市高新区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遵义市:改革创新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
「以前,办理‘四证一图’一般都要几个月才能办理下来,真没想到在桐梓县办理这么快。」贵州博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久远为桐梓项目审批效率点赞,为「桐梓速度」点赞。
提交申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缴清土地出让金及税费后不到1小时,贵州博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便领到全市第一套「四证一图」,即不动产登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图。
改革开放不停顿,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2023年以来,遵义市大力开展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创新试点,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四证一图同发」、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理、市政公用服务接入「一站式」服务等试点工作,压缩审批流程推动项目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
桐梓县作为第一个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四证一图同发」的试点县,多部门联动,对接已有用地意向的贵州博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四证一图同发、拿地即开工」,为企业节约了项目审批办理时间。
营商环境好了,制度成本低了,企业投资兴业更有底气了。
另一边,遵义融合了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四证一图同发」、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理两个试点成果,在习水县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四证一图同发」和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理试点试验,为贵州赤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红景粮油加工建设项目」的「四证一图」。
遵义汇川区航天工业园区。 胡志刚 摄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两套「四证一图」标志着遵义市开展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创新试点迈上新台阶,成为遵义市在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取得的又一亮点。
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成本为重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提高市场开放度。规范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域项目代码应用和全流程审批管理。
据悉,去年10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遵义市入选为全国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的27个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遵义市将根据桐梓县、习水县的试点经验,持续推进「工改」工作纵深发展,为企业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项目早落地、企业早投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彭怡 申川 李蔓毓
编辑 杨羽
二审 徐然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