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于永超|坚定文化自信 巩固文化主体性

2024-01-09新闻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明确指出了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凸显,更是明确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文化自信的诉求来自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当前,我国已经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客观上要求文化软实力的相匹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看到,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应当有这份使命感和自信心。
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是唯一保持历史文明连续性的国家,这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回顾历史,实践证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契合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更是中华文明延续的结果,体现历史传承的连续性。正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科学地证明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合理性,现实性地探索出了如何在全球资本秩序与体系的空间内实现最大发展并超越资本逻辑的方法与路径,以高质量的发展、高效率的实践再次验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新格局、新高度、新境界。
文化自信的根源来自「两个结合」。「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二者虽然文化来源不同,却存在高度契合,正因如此,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正是因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中华文化天然具备着为「人类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历史命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不会有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主体性力量发挥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新境界,不断深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为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展示文化自信。
作者:
文:于永超(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