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对标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欧洲最强电池厂,把自己给作没了?

2024-12-22新闻

说起欧洲「最强电池厂」Northvolt,可能不少人还没听过。但它的故事要真讲起来,绝对比电视剧还离奇。这个号称「欧洲人自己的电池梦」的企业,从成立那天起就备受瞩目,背后站着一堆大金主:宝马、大众、高盛,还有瑞典、欧盟这些政府的全力支持。

光是筹资就拿到了140亿美元,甚至连媒体都把它捧成了能挑战中国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存在,仿佛欧洲新能源电池的救世主。

可是,9年过去了,这家企业不但没能实现它的雄心壮志,反倒在今年(2024年)直接宣布破产。投资人亏得哭天喊地,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更是雪上加霜。问题来了,这家出道即巅峰的「超级明星企业」,怎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仔细一看,背后竟然是满满的「教科书式」反面操作:从工厂选址到管理模式,每一步都让人直呼「不愧是你」。

想弄明白Northvolt的故事,得先看看它的背景。2015年,这家瑞典企业横空出世,创始人是几位原特斯拉高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摆脱欧洲新能源电池对中国的依赖,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电池巨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Northvolt从一开始就风光无限。

不仅拿到了一大堆企业的投资,还得到了瑞典、欧盟甚至加拿大政府的政策扶持。金主们的理由也很简单: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这块已经遥遥领先,西方必须得追赶。于是,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基地,再到配套政策,Northvolt几乎是一路绿灯。

看起来,这场「欧洲电池复兴计划」势在必得。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短短几年时间,Northvolt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不仅让它自己陷入泥潭,还拖累了欧洲新能源产业,让人不得不反思:到底是技术不够,还是思路出了问题?

Northvolt的困局,其实从建厂选址那一刻就埋下了伏笔。2015年成立后,Northvolt决定在瑞典北部也就是靠近北极圈的地方建厂。这个地区以水电和风电资源丰富著称,符合欧洲人对环保的高要求,但问题是,这地方真不适合搞工业生产。

首先,北极圈附近气候极端,冬天寒冷漫长,极昼和极夜交替的环境也让人很难适应。这样的条件下,别说吸引外地员工了,就连本地人都不太愿意长时间待在这里工作。更糟糕的是,北极圈附近配套设施匮乏,物流运输也非常困难,基本只能靠铁路运送。

而电池厂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需求极大,这样的物流条件无异于给自己加了个紧箍咒。

除此之外,Northvolt还坚持一个原则:拒绝使用传统的火电和核电,全面依赖水电和风电。虽然这样的选择环保,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却成了个大问题。即便在瑞典,这种洁净能源也无法完全保证持续、足量的供应,这对电池厂这种高能耗企业来说无疑是个致命隐患。

工厂建成后,问题开始陆续暴露。Northvolt不仅选址有问题,内部管理也让人叹为观止。为了快速搭建工厂并启动生产,Northvolt雇佣了大量中国技术工人。

这些工人经验丰富,负责工厂的建设、运营和生产,甚至还要教当地员工怎么干活。

然而,外国员工的水平和态度却成为最大的问题。由于很多员工从小接受的是「快乐教育」,对生产标准、流程和安全几乎一窍不通,工厂事故频频发生。2023年,有一名员工违规用吸尘器清理金属粉尘,导致爆炸身亡;还有一次起重机操作失误,造成了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这样的情况,几乎成了Northvolt工厂的常态。

另外,员工之间的沟通也成了大问题。中国工人和外国员工之间,主要靠手机里的翻译软件来交流,既不专业也不高效。更糟糕的是,Northvolt内部对中国员工还存在偏见和警惕,总觉得这些人「别有所图」,甚至怀疑他们会破坏设备或泄露技术。

这样的氛围下,工厂的效率和士气可想而知。

Northvolt的问题不止这些,真正让它走向深渊的,是高层的「高瞻远瞩」和「眼高手低」。作为一家号称要对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企业,Northvolt的高管们履历光鲜,但几乎没有人真正懂得如何搭建和运营一家电池厂。

从技术到设备,Northvolt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虽然嘴上喊着要「造欧洲人自己的电池」,但骨子里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代工厂。比如,工厂的核心设备来自中国,生产流程也是按照中国的标准制定的,甚至连技术指导都要靠中国工人来完成。

这样一个「假自主、真依赖」的企业,如何能骗过投资人?答案是:靠画大饼。从成立到破产,Northvolt始终在讲「欧洲电池崛起」的故事,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资金。

宝马在2020年砸下20亿欧元,签订了大额订单;大众更是投入了16亿欧元,成为Northvolt的最大股东。可惜的是,Northvolt自成立以来,9年时间总共只生产了2GWh的电池,而宁德时代的年产能是323GWh,相当于3天就能干完Northvolt的全部工作。

订单完不成,工厂效率低下,投资人的耐心也逐渐耗尽。2024年,Northvolt终于撑不下去了,宣布申请破产。这不仅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也让整个欧洲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Northvolt的破产,直接让欧洲新能源电池行业陷入更大的危机。原本寄希望于它打破中国电池行业的垄断,如今却反过来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宝马20亿欧元的订单只完成了10%,大众的16亿欧元几乎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Northvolt的失败暴露了欧洲新能源产业的根本问题:在缺乏完整产业链和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单靠政治正确和政府补贴,是无法与中国竞争的。

【网友热议】。

Northvolt的破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网友评论道:。

「欧洲这波操作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环保是好事,但也得讲实际吧。」——用户「小绿芽」。

「靠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却说要挑战中国,真是又当又立的典范。」——用户「科技观察员」。

「投资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这公司就是个大号PPT。」——用户「资本猎手」。

「没想到最后还是中国工人最努力,欧洲人全靠手机翻译硬撑。」——用户「全球眼」。

「不知道那些高层能不能睡得着,拿着高薪却干着最离谱的事。」——用户「社会人」。

看完这些评论,不禁让人感慨:这场「欧洲电池复兴计划」,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思路问题?

Northvolt的破产,给欧洲新能源产业敲响了警钟:没有技术和产业链,光靠情怀和补贴是走不远的。但问题是,欧洲真的能承认这一点吗?

从Northvolt的失败来看,欧洲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未来还远不明朗。一个问题摆在眼前:欧洲人到底是要继续画大饼,还是脚踏实地地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