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如何理解心理学教授王小华分享的「职场人设跟真实自我的关系与平衡」问题?

2024-01-25新闻

完全同意王小华教授的观点,职场人设和真实的自己不能长时间割裂!

职场人设和自媒体打造IP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可以美化人设,但不能虚构人设。

因为,虚构人设的代价是后期维护人设的高成本!

比如,你现实工作是个小主管,管理者10人团队,在自媒体上你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精英团队的负责人,向大家分享你的管理知识。

虽然,你只是个小主管,但在工作中也能积累团队管理经验,再加上你后天进修学习,真真假假两相融合,你讲的内容也能让别人有一些获得感,而且对你来说分享团队管理经验也没有太难!。

但假若,你现实只是个底层打工人,却在自媒体平台上把自己打造成白手起家的创业奇才,那后期维护人设的成本也就太高了。

虽然,创业富一代的人设看似比团队领头羊的人设更为吸粉,但越高端的人设,需要投入成本也就越大。

先从服化道来看,霸总是不可能在家里随便找个桌子就能拍视频的,场景最起码要是一个带有落地窗的大办公室,实木办公桌,真皮转椅,然后桌子上摆放着一水的高端电子设备,外加价格不斐的西装及配饰。而且时不时的,你还要秀一下自己的车子、手表来证明下自己实力以此来维持人设的真实性。这些道具,就算租,也得花不少钱。

其次,输出内容的质量。不同 level 的创业者感悟是不同的,你不能用摆地摊的经验去复用到开公司的逻辑中去。更何况你就是一个打工人,连摆地摊的成功经验都没有。

真正的干货内容的产出,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你既要通过读书,用一些高大上的名词对你的内容进行包装,还需要有具体的落地步骤,让读者明白你的内容不是假大空。如此,你的内容才能证明你人设的真实性。读者才会通过你的内容和你本人建立信任,最终通过信任纽带 ,给你付费。

所以,但凡做过自媒体的都会说,做你擅长的领域,后续才能支持你源源不断的输出。

反观职场也是如此。

有许多初入体制内或者央国企的读者咨询我,说为了避免被欺负,被同事当成老实人、被领导当成老黄牛,要不要故意装得自己「不好惹」,让别人知难而退?

我说,尽量不要,如果你还想有所发展的话。

假使你真的来体制内上班就是为了养老,那你的这招或许有用;但若你还想进步,这一招只能阻断你的晋升道路。

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勤奋、靠谱有原则的阳光青年。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能帮的尽量帮,不能帮或者不想帮的就大胆拒绝,并说出理由!

这样别人也会信服你,只要你有正当理由!

但假若你把自己营造成为了一个「冷酷的刺头」人设,处处呲牙。这样表面看起来虽然挺凶猛,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你自身根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你掌握不好拒绝的「度」,那领导稍微一发怒,对你的反抗使用一些应对手段,你就会慌不择路,整体担心他会不会把你辞掉,随即开启精神内耗。

这样的你,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真面目,进而被有经验的领导反制!

立人设的一条原则: 在你真实性格的基础上进行美化,但不要抽离。 基于自己的个性和能力,选最适合的,而不是选价值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