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瞭望|提升危废处置能力

2024-02-06新闻

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无废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

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贯穿产生、转移、贮存、利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稍有不慎,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久龙 李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废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环境污染持久、治理难度大,强化危废全面安全管控,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无废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

近年来,「无废城市」建设地区针对危废处置方面存在的短板,不断加快完善危废管理体系与监管机制,深化制度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危废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在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的重庆信维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焚烧主厂房前巡检作业(2023年2月14日摄)。该企业是川维化工参与合资建设的中国石化西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唐奕摄/本刊

监管和处置能力日益提升

危废一般包括工业危废、医疗废物以及其他危废,其中以工业危废为主,主要产生自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等领域。比如,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各类废矿物油、煤炭加工过程中的残渣和废液、天然气开采除汞净化过程中的含汞废物等。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作为构建「无废城市」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的江苏省徐州市,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众多,危废量较大。为了对徐州全市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进行更为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徐州市2019年发布【关于加强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全程规范管理工作机制、企业自查申报机制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核查机制,要求突出「源头控制、安全处置、过程监管、防范风险」四个环节,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监管体系,有效遏制非法收集、运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徐州绿源中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是从事危险废物处置的专业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其复合材料处置中心(危废)项目占地90亩,规划建设总处置规模为8万吨/年,其中危险废物集中焚烧6万吨/年,物化处理2万吨/年,处置类别包含20大类、约70小类,覆盖徐州市80%以上的危废种类。

「我们利用高温回转窑危险废物熔渣焚烧技术,通过高温处理废物,在熔渣焚烧过程中,将废物进行彻底分解和转化,实现了对危险废物的有效处理和清除。」徐州绿源中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危废信息化管理系统(ERP),将产废方信息、处置方案管理等信息整合,给每包待处置的危险废物贴上「身份证」。

轻点鼠标,就能查到某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运等情况,还能看到危险废物运输车的运行轨迹……徐州建成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平台,打造危险废物「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的完整信息链,实现「产-贮-运-处」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视化智慧监管。

山东省威海市也重视危险废物的智慧化监管、综合利用及处置。2023年,威海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14.21万吨,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含规范化贮存)100%。截至2023年底,全市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的工业企业2400余家、医疗机构2700余家。

「下一步,威海市将鼓励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督促企业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威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近年来,我国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能力快速提升。2022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约1.7亿吨/年,是「十二五」末的3.3倍。

按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废专委会公布的危废处理均价4000元/吨进行估算,2022年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在3588亿元左右。

非法转移倾倒危废时有发生

尽管危废管理愈加严格,但近年来危废非法转移倾倒仍时有发生,暴露出危废监管能力和利用处置能力仍存短板。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发现,一些案例涉及危废污染。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11132起,罚款8.8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1890起。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类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三:

一是危险处置成本相对较高,在利益驱使之下,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二是对非法倾倒后果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在多起案件中,具体执行倾倒的行为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三是通过技术手段追溯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来源还存在不确定性,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介绍,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贯穿产生、转移、贮存、利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稍有不慎,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持续高发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问题,有关部门在强化行政处罚的同时,不断加大对这类违法问题的刑事打击力度。

2020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完善了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5月25日发布的【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我国将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危险废物处理短板亟待补齐。一方面,危险废物领域尚缺乏全面精细的统计,国家层面仅公开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申报、处置利用情况,但社会源、生活源、农业源危险废物管理仍然存在底数不清、量小分散的问题。

另一方面,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呈过剩态势,全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已超过产废总量,尤以小微企业的收运最为突出。有的地方近四分之一的危险废物分散在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产量小、种类杂、源头分类不规范等原因,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的收运逐渐成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强化处置 擦亮「无废城市」生态底色

危险废物处置,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产业发展,一头连着城市功能、百姓福祉。从现实来看,提升城市危废处置能力须从三方面持续发力。

——打破信息壁垒,形成闭环管控模式。一方面,大力建设危险废物管理智慧应用平台,从强化源头管控、提升末端安全处置能力、严格过程监管、加强风险防控、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实现危险废物管理全覆盖。另一方面,建立产废企业自查核查机制,通过物料衡算方式与产废单位自查的种类、数量相对比、评价和委托第三方核查形成闭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健全收集转运体系,提高资源化水平。危险废物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在具有危险特性的同时往往还含有一定量的有用物质,经过适当的加工提炼和解毒过程消除危险特性后,仍能以原料或产品形式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进行资源化利用。

业内人士表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应当强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各环节管理,健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

江苏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对地方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技术指导,「一市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加快补齐固废综合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在危废、医废集中收集体系建设以及废盐、飞灰、医废焚烧等利用处置能力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异地非法倾倒危废给事发地带来重大生态隐患,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需完善跨界转移管理制度,并在地方产业规划中,配套建设相关后续循环处理产业。多位受访基层干部建议,充分考虑区域统筹协同,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类引导和规范固废区域间流动行为,确保各区域固废利用处置能力整体平衡,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市场变化也带来产业发展新挑战。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介绍,环保督察等强化管理措施带来的危险废物「挤出」效应逐渐减弱,危废产生量增长趋缓,大量新增或改造的危废处理产能集中释放,处理价格「拐点」已现,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协同发力,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