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透露,2023年6月份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沟通交流的企业已经超过600家。在各地,政企沟通的作用也一再被强调,形式越来越多样。例如,政企早餐会等作为制度性安排定期开展,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结对联系,一些地方还专门设立政企沟通联络员、政策宣贯信息员,负责协调推动政企合作,政企沟通效果显著。
以发改委为例,截至今年8月底,共收到民营企业反馈问题诉求1031项,56%的事项已办结并进一步跟踪问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增强了发展动力。但也要看到,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仍有待破解,有必要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政企沟通效果,特别是在问题处理等方面提质增效。
政企沟通,需实打实直面问题。如果政企沟通不能真正为企业减负,那一次次准备座谈、撰写材料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面对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有关部门要有必解的决心、善解的能力。一方面,收集问题要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中小企业,有关部门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不能以单一「贡献度」作为给予发声机会、评判发言重要性的标准。正因经营主体所处行业领域不同、发展层次不一,反映的问题才全面多样,只有了解单个企业的个性需求,同时掌握整体市场的共性问题,才能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解决「一个问题」变为解决「一类问题」。
另一方面,解决问题要形成闭环。政企沟通过程中,企业提出的问题如能立刻着手解决,就现场研究交办,设定办理时限;不能立刻解决的,定下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定期跟踪问效,动态清账。每一次沟通或多或少都能有成效,这样的沟通才可持续。
政企沟通,要点对点整合资源。政企沟通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发展中。在恳谈会、座谈会上,位于不同行业、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家齐聚一堂,正是推动产业链对接、促成关联企业协同发展的好机会。在摸清各行各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善于搭台,通过各类政企沟通场景,帮助企业互通信息、拓展「朋友圈」,实现政府和企业双向奔赴,共同构建有效市场。
政企沟通,应心贴心共谋发展。通过政企沟通,一是向企业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共同为经济发展把脉。比如,新的政策出台前加强交流,给予企业更充分的适应期。真诚的态度本身就能显示出一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更能坚定与企业并肩奋斗的信心。二是宣介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引导更多企业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聚、配套,更好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格局,巩固扩大政企沟通成果。
政企沟通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做好政策解读,为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出谋划策;邀请企业对现行政策打分评估,作为政策调整的参考等。只有政府真听、真服务,企业才愿谈、愿信任,说到底,还是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政府要理解企业的难处和需求、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也要尊重政府的决策、配合政策的执行,手握一起、劲使一处,使政企共识转化为发展合力。 (作者: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内容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