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周永生、王杉:布林肯「亚洲行」的三重算计

2024-07-27新闻

日前,借着东盟(10+1)外长会举行的契机,布林肯踏上了作为美国国务卿迄今为止最长的出访之旅,对亚洲六国(越南、老挝、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和蒙古国)开展为期10天的访问。与以往不同,本届政府执政接近尾声、选举形势不明朗的国内环境,给布林肯此次出访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布林肯仍要「亚洲行」的目的大致可从以下3个层面分析。

第一,在美国政府层面,布林肯的首要目的是加强与亚洲主要盟友及伙伴的关系,延续对中俄的「离岸制衡」。如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在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一场研讨会上所言,布林肯此行就是为了表明美国政府对「印太地区」的「全心投入」,展现对东盟合作伙伴关系的「全力支持」。自上台以来,拜登政府一直大力推动「印太战略」,并于2022年5月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试图挽回前任总统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所造成的信誉危机,并提供所谓「独立于中国的安排」,「为印太国家提供面对关键问题时与中国不同的方法」。布林肯此次出访的6个国家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老挝、菲律宾、新加坡),其中2个牵扯到与中国的南海问题。对此, 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米拉·拉普-胡珀曾表示,美国政府希望让印太地区的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美日韩、美日菲等小型多边集团能相互影响,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换言之,布林肯的出访也只是以构建「离岸制衡」中俄的平台为目的,试图与其盟伴打造「集体能力」、连锁网络的长期策略的环节之一。

第二,在国内政治层面,夯实政府「印太战略」成果是民主党赋予布林肯的重要政治任务。随着拜登宣布退出大选,相较已得到党内提名、统一阵营意见的特朗普,民主党急需为可能得到提名的参选人、副总统哈里斯积累政绩与政治声望。而「印太战略」作为特朗普执政时期看重的地缘政治竞争抓手之一,在拜登执政期间除了提出IPEF外缺少突破性成果。鉴于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此前多次不客气地把越南比喻为印太地区的「关键摇摆州」,称越南的支持是争夺印太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推进「印太战略」,确保「不站队」的东盟对美基本态度不改变或是布林肯此访的底线,而越南也必然会继续成为布林肯拉拢的重点。

第三,在个人利益层面,提早为将来布局、积累政治人脉,扩大政治影响也是布林肯的一大诉求。国内政治环境的突然变化对于现任国务卿布林肯而言,意味着他的职位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作为从克林顿时期就被委以重任,辅佐过多位总统的布林肯来说,在政客的黄金年龄告别舞台中央是其难以接受的。因此,布林肯利用所剩无几的任期频繁出访焦点地区,也有增加曝光,扩大政治影响力,继续塑造【华盛顿邮报】口中「拥有世界视野的战略家」人设的考量。

考虑到布林肯此次访问的亚洲六国与美关系不一,其结果也可初步分为三类:首先,对于日本,一方面布林肯此访的重头戏是7月28日召开的美日防长及外长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该会议将重点讨论「印太战略」的今后合作,包括美国的核武器战力参与日本防卫的「延伸威慑」等问题,还可能讨论美日扩大升级对华制裁与遏制的双边合作具体措施。这也意味着美国对日本的定位与要求正在从「受保护」转为「力量投射」,核力量的扩散更会给东北亚安全局势带来极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布林肯也有意为国内政治变动的外溢影响做好「保险」,保障美日外交政策的延续性。

其次,对于「不选边」的大多数东盟国家,布林肯的拉拢对部分成员有一定效果。越南近年来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升温,尽管在南海问题上有逐渐强硬的趋势,但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依然紧密,倒向美国的可能性很小。老挝是中国坚定的友邻。新加坡长期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将自身定位为美国的盟友,但同时十分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会无底线地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至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台后坚定跟随美国脚步,对华强硬,布林肯此访大概率会提升美菲军事同盟的士气,具体会为刚刚回归平静的南海局势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还有待观察。

最后,对于蒙古国,蒙古国已提出了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中俄依赖的未来25年的战略目标,有较强烈的沟通需求。如果能帮助美国在中俄之间的地理位置楔入一颗「钉子」,将是「印太战略」的重大成果。因此,出访蒙古国可能是布林肯此行将重点渲染的「成绩」。(作者分别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外交学院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