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领读:
1、小时候不安全依恋→长大后的依恋关系中生理压力大→影响身体健康
2、母亲很好的照料也会极大地降低孩子未来身体健康的问题。
3、个人与伴侣之间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安全型依恋,是具有同样的作用。昨天Sue Johnson在演讲中也提到,我们和伴侣的依恋关系或许是可以改变我们大脑的结构。
4、在成年经历过虐待(包括性侵犯)的妇女,她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之后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伴侣。研究发现,这些妇女同样可以养育出一个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小结:
小时候的不安全型,长大之后的亲密关系里压力大,大脑结构改变。
如果母亲知道不安全依恋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通过学习改善照料,有可能让孩子恢复成安全型依恋。
与伴侣之间的安全型依恋关系(而不要求伴侣本身是安全型),有机会让自己变成安全型依恋,恢复大脑结构。
根据客体关系理论,稳定的心理治疗提供过渡性安全客体关系,有机会让来访者变成安全型依恋,恢复大脑结构。
全球第四届EFT国际峰会于10月12日在美国圣地亚哥顺利召开,并于14日圆满落幕。
大会主题报告:
一个纵向研究的视角
生命早期的依恋、压力和照料作为成人的健康的预测指标
Early life attachment, stress, and caregiving as predictors of adult health: A longitudinal view
演讲者:Dr. Jeffry Simpson
( 明尼苏达大学 )
分享人:闫玉洁
文字整理:刘小婷
这一位大会演讲者来自明尼苏达大学,他们先前做了一个长达四十多年的纵向跟踪研究。这个研究是从这些人从出生之前开始,一直贯穿到他们四十多岁。整个纵向研究中,有录像记录、做评估、做访谈,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的成果。
这个研究的整个的重点就在于:早期的依恋照料对一个人成年以后各方面的影响,(本场报告)主要讨论早期依恋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
关于本项研究
研究从1975、76年开始,一共采集了170个样本。这些孩子都是母亲的第一胎,而他们的妈妈都是比较贫穷的。
此项关于依恋的研究过程包括了:在每个孩子的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分别进行两次陌生情境的研究,然后在他们19岁和26岁的时候再分别进行两次成人依恋的访谈。
对他们生活压力的评分是以面谈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询问他们这两年重要压力事件。此项面谈评估每两年至四年进行一次。
对于他们父母的照料特质是根据录像进行观察:把父母孩子一起带到这个房间里进行录像,从三个月到十三岁之间。
在被试成年之后健康指标的评估,分别在32岁和37岁,除了请被试进行自我报告以外,还有一些生理指标的监测,比如生理代谢功能,体重指数啊,腰围,臀围的指数,血压,心率等等。
以上研究结果发现: 在儿童期有不安全型的依恋的参与者,成年之后,当他在一段重要关系中经历冲突的时候,会有更高的生理压力水平的反应。
依恋和生理
这项研究发现了 依恋和生理的相关性 。个人的生理水平在不安全的依恋状态下会激活身体的压力反应。 而长期处于压力反应中,体内所生成的化学物质会对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另外,研究发现个人早期照料与其心脏代谢存在正相关。同时,成人依恋访谈中,评估个体是否为安全依恋,这会调节心脏代谢指数的相关性。
明显的相关性呈现为儿童早期的压力、青少年期的压力、以及当前的压力都会预测出更糟糕的健康状况。
在儿童期不安全依恋的这些参与者在32岁时,会报告出更多的健康问题。
然而,本项研究也发现: 即使是在社会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拥有母亲很好的照料也会极大地降低孩子未来身体健康的问题。
那么对于焦虑型不安全依恋类型的成人来讲,他会想要更多的确认、以及更多的互相依赖。而对于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类型的成人来讲,他就会想要更多的自主性、以及更多的独立性。而不安全型的成人也会出现更多的健康问题。
但是,焦虑型的成人和回避型的成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策略从他们的伴侣那边获得安抚。
两个研究
报告的后面提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研究:
一个是,曾有学者让社会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妈妈们进行六个小时的录相,完成录像后,研究人员跟妈妈们会分析:在录像中,当她们这样做的时候,她们的孩子会有怎样的体验。后来的跟踪研究发现, 很大一部分在录像时被研究人员评估为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短短三到四年之后就变成了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其实,六个小时的录像和所花费的人力,相较于后来为这些人投入到有益健康的项目以及由于情绪所引发的其他问题而付出的花费,是要少很多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在美国,之后就没有继续诸如此类的研究项目。我在七年前参加IPA(精神分析大会)的时候,有听到一位德国治疗师提到他们的学者很愿意在德国进行类似工作,希望面向低收入的母亲,到她们家中进行家访或是给予一些(亲子养育方面的)指导。事实上,这一行动可以降低将来的社会健康成本,而且创造一个对社会很有益的事情。
另外一个研究是关于:在成年经历过虐待(包括性侵犯)的妇女,她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之后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伴侣。研究发现,这些妇女同样可以养育出一个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所以, 个人与伴侣之间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安全型依恋,是具有同样的作用。昨天Sue Johnson在演讲中也提到,我们和伴侣的依恋关系或许是可以改变我们大脑的结构,同样的,也能改变我们的内在运作模式。
而这些被校正的体验可以让我们面对下一代的时候,也可以用一种被校正过的经验去养育孩子。 很多人或许会花一年的时间来学英语,学心理咨询;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认真地学习如何养育孩子。而对于这个社会来讲,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欢迎关注我@光之泉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研修,二级心理咨询师
欢迎关注公众号:依恋心理(←可复制后在微信搜索)
核心服务:评估缺爱,疗愈缺爱,重新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