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风雪高原行|记者手记:高原下乡需「过三关」

2024-01-06新闻

【开栏的话】亲爱的朋友,也许你在遗憾,这个冬季不能深入雪域高原;也许你在向往,这个冬季也能在冰天雪地中感受高原的热情。那时间刚刚好,十几位扎根西藏的新华社记者已经出发,奔赴阿里、那曲、昌都、日喀则、山南等地,他们冒风雪、顶严寒,只愿成为「你的眼睛」,把「风雪高原行」背后的故事,讲述给每一个热爱西藏的你。

新华社拉萨1月6日电(记者李华)4日从拉萨出发,5日晚抵达阿里「南大门」普兰县,两天的行程再次印证了西藏「远在阿里」的说法,一路上,我深刻地领教到,冬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需要过好这「三关」:路途关、高反关、厕所关。

阿里到底有多远?从拉萨到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约1500公里,相当于从西安到广州。一路上,同事总开玩笑说:「不是阿里太远,而是日喀则太大。」

阿里确实远,但克服「路途关」,对经常下乡的新华社记者不算难事。「90后」藏族小伙儿索朗丁增是此行的司机,他全程循环播放着几十首歌曲,歌声时而狂野,时而悠扬,不知不觉中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5日,新华社记者在藏北草原拍摄藏羚羊。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在西藏出差,每到一地,常被问起「海拔多少」?似乎目的地的海拔决定了是否会有高原反应,其实不然。因为变化全在路上,拉萨海拔约3650米,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路上却会经过不止七八个海拔5500米以上的垭口。有时前往一个边防哨所,就要翻越5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时仅一两个小时,就能从海拔5000多米骤降到2000多米。

进藏工作不到7个月,我见过一些朋友,中午抵达拉萨,下午就高反,第二天不得不返程。那么,经常在高原下乡的新华社记者是如何克服「高反关」的?

长期在藏工作,身体基本适应了高原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大前提。但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比如我们每次出差前,后备厢都会塞进两个氧气瓶,这次,我们在车内安装了制氧机,只要遥控器一按,就能享用弥散式氧气。红景天、高原安、速效救心丸……这是我们每次下乡的药物清单,虽然很少派上用场。

「厕所关」是女记者遇到的最尴尬的困难,在西藏下乡,偶尔需要在野外解手。冬天,自来水结冻,沿路一些公厕不得不暂停开放。很多情况下,我是一行人中唯一的女记者,同事们给我支了很多招,比如网购简易的帐篷厕所或可拆卸的围裙。

通常收到消息后,可爱的同事们会大手一挥、大吼一声「某某要上厕所了」。男同事们便齐刷刷地转过身去,我则走上一段,撑开早已准备好的雨伞。如果遇上大风,伞打不开、撑不住,我会尝试寻找一个遮挡物,但在广袤的高原上,那些遮挡物往往「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等我走到跟前时,早已气喘吁吁。

后来我干脆少喝水,但在极寒、缺氧、干燥的阿里,这个办法并不奏效。上次我来阿里采访,就因为一路上不敢喝水,最后导致嗓子发炎、发烧。总之依我的经验看,有些困难还需「疏堵结合」,一味「堵住源头」并非解决之道,要过「厕所关」,关键是迈过心里那道坎。(参与采写:陈尚才、陈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