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8日电(记者张力元)「乒乒乓乓」声和加油声不断传出,站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乒乓球训练基地外,就感受到训练正酣的氛围——来自山东各地的2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正在进行冬季集训,备赛2025年全国第十二届残运会。
乒乓球是我国残疾人体育的重点优势项目之一。作为国家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过去几十年,出自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运动员在国内外残运、残奥赛场的乒乓球比赛中已累计获得近百枚金牌。
「残疾人乒乓球比赛的场地、器材和规则与健全人基本相同,比赛时会根据残疾类型和能力水平将运动员划分为10多个级别,进行同级匹配。」集训教练、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齐伟说。
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冬日集训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本次集训为期三个月,由山东省残联提供经费保障与监管,山东师范大学提供训练支持。集训队伍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50多岁,有的是学生、教师,也有自由职业者。齐伟说:「每人每天训练五个小时,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但有一点是基础,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
「训练很辛苦,但苦点没什么。在与别人平等对抗中,我感受到一种尽兴的快乐,收获了友谊和对生活的信心。」山东特殊职业教育学院大一学生霍欣冉说。从小学四年级接触乒乓球至今,霍欣冉已参加各级比赛数十次,由于左手无法摆动,本次集训她的目标是提升右手抛球及控球能力。
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冬日集训现场,集训教练、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齐伟(左)在辅导运动员霍欣冉的发球姿势。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陪练员中有山东师范大学在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也有已经退役的乒乓「老将」。
69岁的阎铭华是陪练员之一,作为山东最早一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他曾参加过三次残运会。「30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残疾人打乒乓球的新闻,激动到说不出话,一下子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现在一拿起球拍,我就感觉自己还年轻,甚至很矫健,爱‘乒’才会赢嘛!」他说。
61岁的原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教练员袁锋,依然在贡献光和热。他说:「虽然退休了,但还是放不下乒乓球,放不下残疾人体育,这是一项崇高又光荣的事业,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会继续努力做下去。」
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不断完善训练基地硬件设施,提升训练条件和科技含量,教练团队还围绕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出版专著,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山东师范大学多次获评「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压一压板」「重心又高了」「坚持住」「再打一盆(球)」……寒冬中,训练现场热血沸腾,梦想激扬,他们用运动和坚持证明了残疾人一样能有作为,赢喝彩,做自己。齐伟说:「训练基地常年面向残疾人开放,我们随时欢迎新朋友加入,共同感受运动的乐趣,用乒乓球打出精彩人生。」